嵌瓷壁画到海外 文化习俗 图1张
                                             出口到英国的潮汕瓷板画

    潮汕的嵌瓷和墙壁上的绘画,都是潮州大厝外面的装饰艺术。在汕头市外马路55号的存心善堂和升平路6号老妈宫的厝顶上的嵌瓷,都是潮汕嵌瓷艺术的优秀代表之作。潮汕嵌瓷开始于唐代。那时,潮州开元寺各殿的脊梁,都是用石灰砌贴,经不起风雨的淋洒,经常崩塌,砸毁厝顶。工匠们经过无数次修补翻新,最后发现了贝灰,用海里捞起来的贝壳烧熟成灰,拌搅河沙,更加坚久耐用,同时在上面嵌贴瓷片,使之美观典雅又经得起侵蚀,这就是潮汕嵌瓷艺术最早的雏形。

    到清代,嵌瓷艺术已经日臻完美,在潮州府城西湖旁有名的卓府照壁《响日麟麟》和扶轮堂的《百鸟朝凰》已经名噪一时,誉响海外。当时,在南洋各地的海外华侨,在当地兴建的“三山国王庙”、“妈祖庙”厝顶檐梁都用嵌瓷装饰得富丽堂皇。其嵌瓷的原材料都是彩瓷和釉色瓷的次品和残片。随着嵌瓷艺术的兴旺,厝顶瓦筒口钱和厝下滴水钱的绘画也发展起来。

    在澄海隆都镇前美乡,著名华侨陈慈簧的故居“郎中第”,厝顶的瓦筒口和厝下的滴水口都是用优质的瓷土做成圆形和菱形的滴水钱嵌进去,所绘的《五果图》十分美丽。有寿桃、香椽、辣椒、红枣、葡萄、林檎等水果,画风严谨,注重写实,近百年以来,还是颜色如新。据说这些绘画都根据清末时期定居在潮州府城的杭州画家金元的作品所创作而成,金元的作品笔法工整迫真,具有西洋水彩画和油画的风格。嵌瓷艺术所孪生出来的另一种厝檐画,就是厝角头下面前后的檐的绘画,那是瓷画的另一种表现艺术。例如我们经常见到的有一株桃树,两个南瓜,三位美人,仙翁童子,二丛牡丹,两棵白菜,二根萝卜,三粒钱葱,这些日常生活所遇到的人和物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给人以自然的美感。

    “潮州厝,王宫造”,这句话反映出潮汕大厝的壮丽雄伟。从清代中期以后,潮州大厝的建筑风格,通过华侨的传播,影响到世界各地,在英国唐人街有几处潮汕华侨自己建造的大厝,都是按照潮汕本地的建筑格局而建造起来,外面的装饰除嵌瓷和墙壁绘画之外,还适当的嵌一些绘画有西洋风格的瓷板画。当时,在英国流行的挞球,华侨就回家乡,在枫溪定制烧造,到唐人街去装饰大厝。1970年,潮州市官塘镇鹤湖华侨就带回两块瓷板画,一块拆叠册叶形,上下绘蓝色边沿,两边绘青蓝鹅卵石,中间浮凸红字,“枫溪吴兴合制造”。一块绘一英国女郎,身穿洋服,脚着皮鞋,头戴绅士帽,兴高采烈地挞着一粒红色的小球,这种异域情调的瓷板,嵌在异域里的潮汕大厝中,既和谐又表现出潮汕人的热情亲善。

你是本文的第114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11-01
作 者: 洪锦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