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屋檐下:时尚成旧习 小吃老愈香
    夜幕下的汕头各种娱乐场所、高级菜馆林立,灯火辉煌,而更能牵起老汕头人情结的却是老街区的老戏院老影院和传统潮汕小食。过去,老市区的夜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人们徜徉在灯影中呼朋唤伴去看戏看电影并享受小吃的美味。如今,这一切已变成了老汕头人对老街区的一种美好回忆。
    “大同做戏天就知,锣鼓一响雨就来”
    中山公园是旧时汕头惟一可供市民休憩的名副其实的公园。而公园一角之“大同”,一提起它老汕头人仍记忆犹新。
    老艺人王敏回忆说:“我第一次去‘大同’是1947年我十多岁的时候,那时的‘大同“叫做‘大同游戏场’。大同游戏场就像北京过去的‘天桥’一样,五花八门,晚上进去里面什么都有,有潮剧、海陆丰正字戏,有时还有汉剧、杂技、话剧。孩童时听说能去大同游戏场就很高兴。”据了解,“大同”全盛时曾有8台戏同时演出,但“观众席”实际却是露天广场,碰到下雨,观众常常狼狈不堪,故此民间有句俗语说:“大同做戏天就知,锣鼓一响雨就来”。
    看潮剧是旧时汕头人主要的文化生活,过去在老市区,不时可见各地戏班的演出,演出场地也大多是简陋的露天戏台。有名的除了“大同”还有“大观园”,一提“大观园”,潮剧戏迷无不知晓。
    老牌影院是“群众”,热闹影院要数“大光明”
    在物质、精神生活贫乏的年代,看电影成为汕头人主要的文化生活,那时电影院门口门庭若市的景象,人们至今难以忘记。
    在老汕头的电影院中,牌子最老的要数群众电影院了。群众电影院原先叫银宫电影院,它于1931年建成后,有一段时期专门放映二轮的香港片。而一提起大光明,老一辈的汕头人对它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大光明电影院在老市区的至平路,1932年建成,据说影院最初的名字叫“至平”,后改名中煌戏院,而后才叫“大光明”。过去“大光明”四周有很多餐饮小店,人们看完电影沿街吃点小食再回家,现在这里已成为鞋类批发的街区。
    曾在“大光明”画了十多年广告的我市画家林纯孝告诉记者,当时汕头装修最好的也就是“大光明”,“大光明”的第一代装修后来已拆掉,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去“大光明”看电影,记得银幕左右还有阿拉伯式灯的图案。“大光明”当时相当热闹,当年放映电影《洪湖赤卫队》和《红楼梦》的时候,每日映13场,到下半夜还开午夜场,后半夜三点还再映一场。
    老街深巷小食仍飘香
    同那些曾经十分熟悉的戏院一样,老街区的传统小吃夹杂着当年愉快的心情,也已成为汕头人的一种难忘的记忆。离群众电影院不远处的飘香美食店,其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与令人垂涎欲滴的潮汕小吃,连千里迢迢的海外侨胞也常特地来到这里再尝尝家乡的美味。

    据飘香小食店经理郑陆辉介绍,飘香美食店店面原是一座老祠堂,东墩一个徐姓的人家出了一个秀才,为了光宗耀祖,便在老市区买地建了徐氏祠堂。以前徐厝祠也办过小学,解放后曾做为托儿所、幼儿园、工人扫盲学习班。一座老祠堂后来能成为知名的美食店,还得感谢当年一位市政府的领导。“飘香”就是在他倡导下办起来的。
    距“飘香”不远、在老妈宫正对面还有一著名小吃“老妈宫粽球”。“老妈宫粽球”已近百岁,店铺原号顺德粽球店,它制作的粽子馅料考究,甜中有咸,深受汕头人和归乡侨胞喜欢。同样驰名同样令许多汕头人至今不忘的还有新兴街的牛肉丸和升平路西天巷的蚝烙等。
    策划:蔡谦 杜绍茂陆松华 张伟民 撰稿:许其武 改编:邵建生

你是本文的第2169位读者
来 源: http://stzy.shantou.gov.cn/in/invest/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