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舞台——现代戏同样精彩 文化习俗 图1张

    或者你以为潮剧只有古装戏,才子佳人,鸳鸯蝴蝶,其实错了。
    近日,专门采访曾任广东潮剧院副院长的谢鹏生先生,对此很有研究的他对我说,在潮剧舞台上,现代戏同样精彩,否则,潮剧又如何会屡演不衰,而且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自有潮剧,历代的编剧们就注意贴近民众、贴近时代,挖掘即时和当地题材,如传统剧目《荔镜记》、《苏六娘》,其实就是当时的“现代戏”,这使潮剧充满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他说,二十世纪初的文明戏,抗战时期的《上海案》、《卢沟桥》、《韩复渠伏法》等等,无不让人感受到了潮剧与时俱进的感人魅力。
    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潮剧依然保持着这一优良传统,1951年6月老正顺班即上演潮剧现代戏《洪厝埔血案》。此剧由吴伙、黄一清编剧,根据1950年2月发生在揭阳新亨区洪厝埔村的真人真事编写。全剧共三幕十八场。1949年春,潮汕地区解放前夕,地下党领导下的揭阳梅北武工队,在新亨区洪厝埔村发动群众,开展退租退押运动,并建立了以贫农蔡和通为村长的村政权。该村地主蔡雪屏坚持反动立场,对抗退租退押运动,组织迷信组织“慈仁社”,拉拢落后群众,造谣惑众;又指使其子蔡达江混入革命队伍,伺机作乱。为了破坏村政权,蔡雪屏收买丧失立场的工作队干部李仁,支持二流子蔡德尧等组织伪村政府,与蔡和通对抗。不久,两个村政府为了争夺出席新亨区农代会代表而闹事,才为区政府发觉,蔡德尧被扣留。蔡雪屏见阴谋败露,垂死挣扎,竟在蔡和通等人开会评议征粮时,由蔡达江等人向会场投手榴弹,并开枪扫射,造成了六死五伤的大血案。剧本的创作和演出,紧密配合了当时开展的土改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获得了强烈的社会效果。
    此后,潮剧舞台上涌现了一批以真人真事为题材,配合农村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的现代戏,如《汕头老虎廖鹤洲》、《奸商马文明》、《枫溪恶霸吴承族》、《潮汕农民百年斗争史(第一集

,第二集

)》、《破除老母会》、《美人计》、《江秀卿》等,移植改编的现代戏《刘胡兰》、《白毛女》、《王贵李香香》、《王秀鸾》等也接续出台。除此,潮剧现代戏还有吴南生原著,林卡、陈明贤、张文编剧的写革命母亲李梨英革命故事的《松柏长青》,马飞、麦飞等编剧的写劳模罗木命的《党重给我光明》,谢吟、林紫、丹木合作编写的《妇女代表》,可谓盛极一时。而《妇女代表》也是50年代粤东区戏曲汇报演出大会中唯一的潮剧现代戏剧目。

    1963年下半年开始,在“写现代、演现代、唱现代”的时风影响下,汕头地区、省和中南区连年举办现代戏的会演和专题演出等活动,汕头涌现了《焦裕禄》、《滨海风潮》、《江姐》、《雾里牛车》、《滨海风潮》,《万山红》等潮剧现代戏剧目。其中,王菲、郑文风、谢吟、何苦编剧的《江姐》,是影响很大的优秀潮剧现代戏经典。这是全国第一个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地方戏曲,由著名潮剧演员姚璇秋担纲主演,当时被誉为“比北京同名歌剧有看头”,成为潮剧保留剧目。剧本还出版了单行本,其中第二、三场被选为汕头市戏曲学校教学示范剧目。

    谢鹏生说,这部潮剧现代戏经典,可以说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潮剧现代戏最高水平,编演俱佳。其中编剧付出了很大心血,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创作经历,如编剧之一的王菲为了纪念这段呕心沥血的日子,因此把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王岩”。

    他告诉我,不少有文化的领导干部,如吴南生、余锡渠、吴伙等参与了潮剧现代戏的创作,成了潮剧史上的一个亮点。他们尊重艺人,以平等的身分,与较高的政治、文化艺术水平,为潮剧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大大提升了潮剧现代戏的艺术水平。

    你或者不知道吧?在潮剧史上,还出现过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就是时任汕头专署副专员余锡渠所创作的现代潮剧,被群众称之为“专员戏”。谢鹏生说,他不是玩玩而已,或者故作姿态,而是专心地投入于创作,共创作了《滨海风潮》、《新娘子》、《莲花姐妹》、《龙舌涵》、《韩江水》等8个戏,都是根据当时生活中发生的人与事创作的,如1963年创作的《滨海风潮》,即是根据那年抗台风复产的故事创作而成的,由怡香、广东潮剧院三团、榕江、元华等剧团相继演出。“专员戏”因此成为潮剧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1969年,“样板戏”席卷全国,谢鹏生说,当时我市也调集一部分原潮剧艺人组建了汕头地区潮剧团,以移植演出“样板戏”为主要任务,演出《沙家浜》、《龙江颂》、《海港》、《智取威虎山》等。1974年10月成立了汕头地区戏曲改革领导小组,主要研究移植《杜鹃山》;1975年7月,以汕头地区文工团为基础,调来部分潮剧艺人和戏校毕业生,组建青年实验潮剧团,演出《红色娘子军》、《小刀会》等剧。除了演出“样板戏”,此时也出现个别创作剧目如《迎风山》。不过,总体上说,此时的潮剧现代戏创作,基本处于停滞。

    谢鹏生介绍说,迎来潮剧现代戏创作再度辉煌的,是1977年后的改革开放后,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带来了潮剧现代戏创作的春天,从李英群编剧的《钱门亲事》到获广东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由林克编剧的大型现代潮剧《石榴花》,潮剧现代戏佳作不断,常常让人惊艳。

    其中有写山区三姐妹沐浴改革春风开茶店,表现了改革开放大潮下新旧思想的抵牾与潮汕商品经济的发展的由林树棠、蔡绍奇、宋麟锵编剧的《三香茶店》,剧作巧妙地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三姐妹的婚恋结合在一起。有林澜、洪潮编剧的写建水电站过程中的拆迁与抢险故事的《风雨三迁》。反映革命题材的彭湃》、《蝶恋花》、《七日红》。更有题材比较独特,有所突破的沈湘渠编剧的《老兵还乡》和林克编剧的《石榴花》。

    时隔多年后,如今在谈到为何《老兵还乡》时,也同时在场的著名编剧沈湘渠先生还很激动,他说,此剧是写被抓壮丁在台湾熬了几十年的国民党老兵80年代回乡探亲的故事。他说,当年潮汕有许多被国民党抓壮丁,他们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和关注,我的身边就有如此的人,我希望通过此剧就表达对骨肉团聚的心声与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此剧因为以独特的角度揭示了宏大的主题,以及富于人性的艺术创造而成为一部感人的优秀的潮剧现代戏,并因此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提名奖。

    而《石榴花》则是广东潮剧院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潮剧精品的创作,而精心打造的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一部潮汕乡土题材现代戏。

    有评论说,此剧描写了香儿和山牛数十年生离死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的真、善、美,塑造了一个像石榴花般美丽、经磨历劫却又坚韧不拔的潮汕农村女性形象。全剧用采取史诗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时代的灾难、历史的巨变、命运的无常进行体现,展现了潮汕山村半个世纪的时代风貌,跳动着强烈的时代脉息,引发人们对人生、社会、历史深沉的思考。

    潮剧姓潮,不但具有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各个历史时期中,更注重潮味浓郁的本土题材,尤其是现代题材的创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其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点,感动群众,鞭挞丑恶,歌颂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

你是本文的第57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6、26
作 者: 林伟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