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鲤鱼精与水师提督 相传,丁日昌是“渴蚌飞泉”下大水潭里的鲤鱼精降世,所以丁日昌小时候最喜欢玩水。因家庭贫困,他的母亲黄氏每天必须外出做小以资买卖。在临出门时,哄骗日昌的唯一办法,就是放一盆水,让让玩耍。有一次,黄氏因去做买卖忘记带秤,便中途折回家来取。推开门,骤然发现盆里有一条大鲤鱼,却不见孩子,心头被吓得卜卜跳。但定睛看时,见日昌还在盆边玩水,这才安下心来。后来,丁日昌对于水上的事务特别感兴趣,如主持上海江南造船厂,主张大量造夹板船,建立招商局轮船公司船队,以及升任为七省水师调兵,传说这都是与他是鲤鱼精出世有关。 铁树挂锦袍 道光十二年,七月的一天,有个姓马的丰顺县令出外野游,在桥上晃晃悠悠,向城西进发。他一路上,欣赏着秋天的自然景色,觉得心旷神怡。突然看见有一棵大树闪闪发光,甚觉奇怪,于是吩咐轿夫向着那大树的方向走去,远远望见树杈上挂着一件棉袍。马太爷感到诧异:“这是哪来的棉袍?”急忙下轿近前仔细一看,原来树上挂着的是一件破棉袄。他心里想:“远看明明是件棉袍,为什么近看变成破棉袄呢?”县太爷在铁树边徬徨片刻,摸摸坚硬的铁树,看看破棉袄,又想“有棉袄必有人。”四下一望,果然发现离树不远处,有个孩子光着屁股,在水沟里掠鱼。县太爷即命人把小孩叫上来。这孩子大约七、八岁,瘦骨嶙嶙,而眉清眼秀。便问:“小孩,你叫什么名字?”小孩俐俐落落地答:“我叫阿六,在这里掠鱼。”马太爷是一个饱经世故、阅历较深的人。他认为破棉袄幻现锦袍,这个穿棉袄的小孩,将来必会寸进。也便叫阿六带他到其家里。 阿六的父亲名叫丁贤拨,为人厚道,外号厚伯,生有子女七人,家境贫困,三餐难度。当阿六带着县太爷进门时,厚伯大吃一惊,扑地跪下,其妻黄氏也莫名其妙地跪下叩头。太爷和颜悦色地叫着:“起来!起来!”又问时了家中情况,县太爷甚感同情,对他们安慰一番之后,抚摸着阿六的头说:“这个孩子很聪明,我想收他做为儿子,不知二老意下如何?”贤拨伯忙说:“蒙老爷错爱,我们哪能不愿意。”县太爷即命随从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贤拨伯安家,然后辞别而去。 第二天清晨,贤拨伯二老把阿六周身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件整齐的衣服,准备把他带到衙门去。谁知阿门不愿去,他母亲对他说:“你碰上好运气,县太爷收留你为儿子,将来一生不愁食,不愁穿,多好啊!”经过母亲再三劝说,阿六不得不去了。 过不了几天又跑回来。对着双亲说:“我舍不得离开你们。”他母亲又费了多少唇舌,再带着他去县衙。想不到阿六却又跑回来,他父亲又劝说道:“县太爷是朝廷命官,你在那里就是公子爷,长大了有个差事做,光耀了门庭,乃是祖宗积德。”当时阿六才九岁,却口出大言回答说:“县太爷有什么了不起,将来我长大了,官还比他大得多呢!”他双亲急得要命,百般劝说,却总无效,只好依了他。 玉芝兰与百兰山馆 丁日昌的父亲厚伯曾在衙内当杂役,每日打扫清洁,煮水倒茶,挑水浇花,脚勤手快,甚得主人欢心。 有一天傍晚,厚伯正在浇花,抬头忽见县太爷手捧着一个裁着花的青釉彩花瓷盆,端端正正地摆在二楼的栏杆上。第二天,厚伯好奇,特地上楼看个究竟,瓷盆里种的是象韭菜一样的花。厚伯是勤快的人,他在楼下浇花之后,手又提壶水走上楼去,想浇这盆花,恰被太爷发觉,太爷喝他道:“滚开!不要假力洗茶渣!”厚伯吓得一跳,急忙跑下楼来,暗自责怪自己出错了力。回头又看见县太爷拿着一条红绸,把花盆四边围起来,然后,又提着水壶小心翼翼地浇洒。厚伯觉得好些奇怪:“什么东西这样珍贵?”此后,一连几天,厚伯都看见县太爷早上捧着花盆进屋里,晚间把花盆捧出来,每次都浇清水。有一天,他心里按捺不住了,便壮着胆子上前叩拜县太爷说:“大人这样珍惜这盆韭菜花,究竟有什么稀奇?”太爷一看,火冒三丈,喝道:“你有眼无珠不识宝!这是从远道运来的玉芝兰!有福之人种了才能吐蕊,开花。你竟敢胡说八道,说是野韭菜!”厚伯慌忙下跪,乞求饶恕说:“我愿以百盆玉芝兰来赔罪。”县太爷感到意外,问他:“你哪来这么多的玉芝兰?”厚伯把他家里有许多这样的玉芝兰,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爷。县太爷听后觉得很怪异,便要阿厚带他去看个真假。 第二天,太爷到了厚伯家,见他家屋前屋后的墙跟、石缝,果然到处长满了苍翠的芝兰,花儿盛开,香气袭人,与他衙里所种的玉芝兰一模一样,甚至长得更加茂盛。县太爷看后很吃惊,忙问这些兰花从哪里来的?可是厚伯却说来出来历,只说这些花是自生自长的。县太爷心中明白:这家人是有福气的人,将来必会出贵。便问厚伯的家人情况。这时丁日昌恰在炉旁,一边烧火,一边看书,正看得入迷。厚伯叫他过来拜见县太爷。只见他头上长着一头黑发,隆眉圆眼,长相不凡。县太爷心里十分欢喜,认为这个孩子将来必然显贵。 后来丁日昌果然官拜一品,赫然一时,他特别喜爱兰花,并将其“御赐书楼”命名为“百兰山馆”。把他出版的书籍,题名为《百兰山馆政书》。 赔礼 丁日昌任江苏巡抚期间,有一位姓徐的穷秀才,是他年轻时的同窗好友,到上海来寻访他。当时在座皆达官贵人,徐某见面便直接呼叫他的小名阿六。丁日昌十分恼火,认为在贵宾面前这样称呼他,有失尊严,但又不好当场发作,只好冷冷地敷衍几句之后,差人送五十两银子,打发徐某离上海回家。 徐某见丁日昌对自己如此冷淡,不念旧日情谊,心里愤愤不平,便写下一副对联交送银的人回复丁日昌,联云:“数千里风尘仆仆,只因年少同窗,敢向辕门求法雨;五十两礼银重重,除却来往盘缠,空留名节付秋风。”丁日昌阅后,恍然省悟,自知不是,即命人提取自己的年俸二百两,亲自到迎宾馆赠送给徐某,并向他道歉赔礼。 丁日昌与海盗 传说丁日昌青年时期中了秀才,为生活窘迫,往城隍投靠同学朱锦州家寄读。有一天,因朱家失落五十钱,疑是日昌所盗。朱家的人在暗中议论时,被丁日昌听见。他内心非常气愤,便离开他们,流落潮州。他几天没有吃饭,饿倒街头。一个中年妇女路过,见状甚为可怜,又见他是年轻书生,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收留他在家里住宿。过了月余,丁日昌心里甚为感激,但觉得长此下去,下是上策。有一天恰逢知府出巡,他见八抬大轿,前呼后拥,从门口经过。丁日昌心生一计,上前拦轿大呼:“冤枉呀,青天白日饿死秀才,望大人怜悯抚恤!”知府见日昌象个读书人,拦路叫冤,必有跷蹊。便命差役把他带回府衙问话。因见丁日昌能诗、能赋,对答如流,便留他在府中当个文书。从此,丁日昌开始有个栖身之处。 丁日昌在潮州府中,工作勤恳,手下妙笔生花,颇得知府好感。知府有时让丁日昌参与起草公文,甚至有些案件也交给日昌协助审理。 有一次,潮州府抓到了三百名海盗,知府便交给了丁日昌审理。丁日昌俨若法官,威风凛凛地坐在公堂上,传令把三百海盗押上堂来,拍案喝道:“你等目无王法,胆敢扰乱海疆,抢劫掳掠,危害商旅百姓,罪该万死!”说罢,便叱令刀斧手:“立即把案犯押赴刑场处斩!”众海盗自知难以活命,只有闭眼等死。谁料在郐子手将要上前抓他们时,丁日昌把话头一转,又对众海盗说:“你等若有悔改之心,还可立功赎罪。”众海盗一听,连连磕头求饶说:“大人刀下留情,若有驱使,小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于是,丁日昌即赦他们死罪,改为监禁,留待日后使用。 同治七年,丁日昌出任上海道台时,感到非常棘手。洋人在上海横行霸道,无法无天,清廷一贯媚外,莫之奈何,不敢向洋人收税。但上海每年需缴纳国库白银五百万两,这要从何而来?弄不好,便要身败名裂。丁日昌左思右想,并无良策。最后,他想起当时由他宽大处理的三百海盗,便令差役去潮州府将这批海盗押到上海,向他们训谕:“今天决定将你们宽大释放,但要听我的吩咐!今后你等于海上,如有遇到不法洋人便打,遇到走税洋货便抢,不得有违!”众海盗叩头谢恩而去。丁日昌又张贴告示:“凡到上海经商的洋人,货物都要纳税,凡事先不到本府登记纳税者,其生命财产安全,本府概不负责。” 后来,洋人的贷物常在海上被抢,纷纷向上海道台告状,要求保护。丁日昌的答复是:“本府有告示在先,你们必须按我国规定章程纳税,方予保护。”迫得一向气焰嚣张的洋人,不得不照章纳税。从此税务收入大增,上海的市治安稳无虞。三百海盗后来又被安置在海关和税务衙门任事,让他们安居乐业,改邪归正。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