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有根,水有源,中华民族文明之根,深深扎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和坚固凝聚力。做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姓氏文化,便是这强大生命力和坚固凝聚力的营养基与粘合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据史籍记载,自三皇五帝的第一位伏羲氏开始,位于黄河流域的华夏各部落,已开始进入带有父系社会雏型的社会形态,而母系社会仍占有统治地位,我们的远古先民,已经对群婚制度给本部族生命力的破坏开始有了认识。为了纯正血统,辨识尊卑长幼,伏羲氏便在部落内部“正姓氏,别婚姻”,姓氏的概念便开始形成了。而后三皇继替,五帝传承,姓氏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各个部落或部族都各自拥有自己的姓氏。如活跃于黄河流域的两个最主要的部落神农氏炎帝和轩辕氏黄帝,他们的姓氏体系已十分严格。神农氏炎帝以姜姓为贵,轩辕氏黄帝以姬姓为尊。当然,上古之事,稽不可考。上古史是一部由英雄史诗与神话传说共同完成的史书,关于姓氏形成的传说与记载难免带有神话色彩,但也在客观上反映了我国远古时代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发展轨迹。 姓和氏原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最初是作为一个部族(部落)的族号。但并不是部落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拥有、使用姓的资格,只有贵族和平民(其实在原始社会所谓平民极少)才有资格拥有和使用,奴隶是不具有”人”的资格,无权拥有和使用他所在的这个部落的姓。氏的出现稍后于姓,是到了奴隶制已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阶段,氏族或部族内部出现多个支系,同时也有贫贱、高低之分,也就是说,出现阶级雏形。为了条理分明,为了易于辨别,这一部落的总头目就给他属下支派分别命氏赐氏。所以古书上说:“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对氏的拥有权和使用权比姓更严格,不单奴隶不能用,平民也同样无资格使用。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黄帝有子25人,但他仅对其嫡系所出的12人分别赐姓,其余庶出者皆未被赐姓。 由于中国的姓氏出现于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末期,故早期的原始姓氏均带有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大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妫、姒、赢等。和轩辕氏黄帝同时代的神农氏炎帝,他也采取对其子孙分别赐姓的做法。炎帝派下的姓氏有4个。这黄帝系统的12个姓和炎帝系统的4个姓(正确的叫法应称之为“氏”),就形成了华夏民族的基本姓氏。今天我国汉民族的姓氏共有五六千个之多,这数以千计的姓氏大部分是从这16个基本姓氏派生出来的。 做为中华姓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的黄氏,也是如此。潮汕黄氏是当今居住在潮汕土地上一个人口众多的姓氏,其位置排列在第五位与第六位之间。俗话说,追根溯源,数叶寻根。在了解潮汕黄氏之前,必须对中国黄氏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否则难以窥其全豹。 黄氏发祥早,根源深,她的主流,是一个以国得姓的姓氏,而且其来源也基本单纯,历代姓氏学者的说法也比较统一。唐人编的《元和姓纂》记载:“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福建莆田人、著名学者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一书中也云:“黄氏赢姓,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鲁)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根据《竹书纪年》、《括地志》等文献记载,黄国乃公元前21-22世纪夏启所封的子爵侯国,故又称黄子国。所谓“黄氏赢姓”,即陆终乃是黄帝的儿子颛顼的后代。颛顼被黄帝赐以赢姓。所以说黄姓人属于黄帝系统,属于黄帝的直系子孙。所谓“陆终之后”,即陆终的次子南陆公,他得祖荫受封于黄地作为食邑,这个黄子国大概存在1500余年,至公兀前648年,也即是鲁僖公十二年,被强大的楚国所吞并。这个黄子国从此就不存在了。至今在河南省的潢川县,还可以找到当年黄子国的都城城墙遗址。国家虽然不复存在,但黄子国的臣民百姓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家园。田园庐舍归胜利者所有了,他们必须流散到各地去谋生。今后见了面如何联系呢,日后子孙相见不相识怎么办呢?失去独立国号的黄子国臣民想出了一个办法:以那个已不复存在的国号为姓,一方面可以以志不忘,以示对先人的怀念;一方面给后代的子孙们缔造出一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力量也冲不垮扭不断的精神纽带。因此,自从公元前648年开始,中国便有了“黄”这姓氏。当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出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加入黄姓行列的现象,但只是个别案例,不像其他姓氏那样所占比例较重,完全可略而不计。 失去家园田土的黄姓人,在其早期发展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中间也经过几番曲折和盛衰。到了战国以后,出生于朝鲜半岛新罗国的黄歇回到了楚国,凭着他施政才能,深受楚王重用,中华黄姓,也有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就这样,以黄歇为代表的的黄氏,在沉寂了数世纪之后,又再次崛起。黄歇于楚孝烈王元年(前262年)出任楚相,并封为春申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余为孟尝、信陵、平原三君)。春申君黄歇对早期黄氏的中兴功不可没。他最早的封地仍是黄国故地潢川,以后才改封于吴,即今之上海一带。黄歇后来在政治 上受到打击,史称“厄于子悼之难”。被迁移到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居住,子孙遂散之四方,但活动范围仍在以黄鹤乡仁义村为中心的今之湖北武汉一带。 当然,对把黄氏中兴之功系于黄歇一人身上这一说法,也有人持不同观点,甚至反问,要是黄歇没从新罗国回归,那中国黄氏岂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自行消亡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黄氏的中兴和以后在历史长河中的耀眼辉煌,当然也是由众多黄姓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是无名英雄。这个道理谁也驳不倒。不过,对远古的一些事情,大可不必打破沙锅问到底。只能这样认为,任何民族或者部落都需要自己的英雄和某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我们就把黄歇作为早期黄氏中兴的代表人物来看待吧。 秦汉以降,以江夏郡为活动中心的黄姓人,已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望族大姓,一提起“江夏黄氏”,便令人肃然起敬。故后来黄姓人便以“江夏”为自己堂号,并有“徽流江夏,景焕阳春”的传统堂联。其中特别让世人称道的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和烈日炎炎的夏季,为双亲“扇枕温席”的孝子黄香。黄香的故事载入二十四孝。黄香长子黄琼,也是一个应该在黄氏发展史上大书特书的人物。黄琼于汉恒帝永兴元年(155年)任太尉之职,食邑千户。可谓给江夏黄氏锦上添花。再传到琼之孙黄琬,江夏黄氏已达于全盛。 上面仅是对黄氏3000多年发展史作一个粗略的勾勒。但仍可以用更简约的语言来概括,以便易于记忆。那就是:黄氏系出赢姓,受封于黄,以国得姓,发祥于潢川,光大于江夏。始祖陆终,黄歇中兴,黄香、黄琼、黄琬臻极盛。并形成了以江夏为中心郡望的根深叶茂的黄氏世系系统。(黄姓有郡望12个,但其它的11个郡望不论从名气上和影响力上都远不及江夏,故渐渐地,居住南方的黄姓人皆以江夏为郡望)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