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了7月22日《汕头日报》“潮风”版林伦伦教授《食茶为何叫“敲茶”》一文,长了见识,受益良多。在这里,笔者也想凑个热闹,将自己对“敲茶”词源的探究与大家分享,权作“禅茶一味说”。 在潮汕地区,“潮汕工夫茶”与“潮汕美食”几乎齐名。在潮汕人眼中,喝茶悟道,闻着茶香,品着工夫茶,方能修身养性。“茶之浓酽胜者,莫过于工夫茶”,所以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汕工夫茶,潮汕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齐整的工夫茶具。 潮汕工夫茶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它完美地演绎了潮汕人崇礼的品质,“食茶”是潮汕寻常百姓家的习惯,“有闲来食茶”成为潮汕人拉近朋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节假日时,潮汕人大多喜欢约上两三好友,一同品茶叙旧;客人到访,热情好客的潮汕人必定会递茶敬客,以显对客人的尊重。潮汕茶文化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如果一天没有“食茶”就犹如缺少什么似的。嗜茶成瘾的潮汕人,自然衍生出不少有关“茶”的俗语,或褒或贬,例如我们熟知的“茶三酒四踢跎二”“茶薄人情厚”“假力洗茶渣”…… “来敲茶”“来食茶”“来滴茶”……这都是潮汕老百姓相邀喝茶的招呼语。外地来汕的客人有时都被这连串的词语给弄蒙了,一个简简单单的“食茶”招呼语竟然还有这么多的说法啊。在外地人看来,潮汕地区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凡是能吃的东西,都会说“食”,所以容易理解“来食茶”的意思。而“来滴茶”的“滴”则充分显示了工夫茶道的手法,自然也不难理解。但“来敲茶”究竟什么意思?怎么用“敲”?确实难以明白。其实即使是“嗜茶如命”的潮汕人,也有很多人弄不懂“来敲茶”究竟源自何意。在笔者看来,“敲茶”并非只是“食茶”那么简单,这其中包含着更多的茶文化内涵。众所周知,潮汕文化源于中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密切相关。但由于潮汕地区相对封闭、保守,至今潮语方言中仍保留着大量古汉语的词语和语法。所以,笔者认为,潮汕日常所说的“敲茶”应该是源于中原文化,同时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茶道的结缘,禅文化与茶文化间相互渗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因此,“敲茶”与禅文化也存在着一定联系。 鼓在佛教寺院中具有特殊地位,自古有“敲茶鼓”的说法,根据《佛学大词典》的解释,“茶鼓”是禅家于祖忌献茶汤时,或茶礼汤礼时所鸣之鼓。在古代,规模较大的寺院大多设有茶堂,其内设有二鼓,东北角的“法鼓”和西北角的“茶鼓”。《清规》对“茶鼓”的用法介绍为“长击一通”,明显其击法是有别于其他法鼓的。饮茶之风兴盛的古代寺院,“敲茶鼓”是寺院茶饮礼仪开始和招呼僧众用茶的信号,这更加突出饮茶的礼仪性。不仅如此,我们在古诗文中也可以寻找到“茶鼓”的踪迹,例如“春烟寺院敲茶鼓”等等。 古代寺院的“敲茶鼓”就是“食茶”仪式开始的前奏,潮汕人所说的“敲茶”也许就是呼朋唤友来“食茶”的一种很文雅的说法。所以笔者认为,潮汕人所说的“敲茶”一词应是源自佛教寺院的“敲茶鼓”之礼,是为了呼朋唤友前来“食茶”。随着时间的推移,“敲茶”这种叫法似乎听起来更为简练,因此便在潮汕大地上流传至今。
|
你是本文的第104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8、5 作 者: 郭松芃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