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侨眷友津在回批中告诉家人,自己碰到困难,四方亲友借钱给他做生意
华侨能声委托回乡探亲的镜明代为探访家人
华侨汉松身在海外写批信委托家乡亲友代办家中大事
华侨方以烈自身清贫仍借钱助人治病
很多华侨下南洋,都是和家乡亲人或邻居结伴同行,到了国外,也经常群集而居,偶尔谁碰上点难事,总能获得周围同乡亲人的帮助;同样的,很多侨眷家庭,在家乡也都会互相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来帮。这种乐于助人,互帮互助的好风气,正是潮人世代传承下来的好家风,即使到了海外,这些优良品德也没有被遗忘,这从很多侨批中都可以看到。
自身清贫仍借钱助人治病
自己经济已是捉襟见肘,但听闻亲友病重,还是不忍心不理,向朋友借钱救急,这封华侨方以烈于1933年写给好友镜明的信函,体现了潮侨豪爽仗义,急人之所急的忘我精神。
信中写道:“因接桐光来信数封,均系求弟付款与彼,弟经复书,述我苦况,奈他最后叠函,云彼染病沉重,所有薪水概作医药尚感不敷,今天又来一信,云他病尚未愈而被他东主革职,苦状难言,嘱弟付去二三元为彼医药,但弟每月入息甚微,兼之酬作浩繁,今又于号末之景,薪水支罄,然见桐光苦况,情堪怜恤,敢特修书告兄,恳为设法贰元,转与桐光为医药。倘荷允许此款于下月写批来隆兴,弟代寄抑或俟弟出号(发工资)璧赵亦可,但事属急切,望兄勿却是祷。苟能照恳,可托速芳君代投。……”
侨批研究学者沈建华认为,从该信可以看出,方以烈是一位热心助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他自己每个月收入少,应酬又多,到了月底,工资都已经预支光了,但接到亲友桐光的求助信,想着治病是急切需要的事,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镜明借2元钱,并让镜明直接寄回家乡帮忙救急。
从信中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封真正意义上的侨批,而是两位华侨之间的通信。方以烈和镜明都是海外华侨,方以烈想帮助家乡的亲友,自己又暂时没有能力,所以想到让同在海外的另一位亲友帮忙,可见海外潮人之间乐于互助。信中有两个地方都涉及到侨批。一是关于借款二元到时如何还的问题,方以烈让镜明“下月写批来隆兴,弟代寄”,意思是到时代镜明寄侨批顺便把借的钱还上。一是借到的二元钱如何交给桐光的问题,方以烈让镜明“可托速芳君代投”,意思是让他直接托水客“速芳君”寄批回去。
亲友出资助年轻人创业
侨眷友津在一封从潮汕寄往海外的回批中写道:“儿现在是存一个人,并无一元,无奈大人所寄之资,并儿四方之友常常拿元与儿做生意,若是无这二条门路,就着坐而待毙。”
友津在1936年写回批给慈亲大人时说到家乡因为大旱,人民生活艰难,他跟人租借的二亩田地也因为田主人生活困难而卖掉易主,新的田园主人不再租田给他,他只能到外面谋生,但没赚到什么钱。最近他和岳父准备与人合伙买两艘船只,往返汕头,因为这个目前比较有利可图。他写信希望母亲帮他凑足入股的钱,并说他目前一穷二白,一分钱都没有,靠着海外母亲寄来的钱,还有四方亲友借钱给他做生意,才没有坐以待毙。
侨批研究学者辛镛认为,侨批是许多侨眷的生活来源,但因为天灾、战乱、政策等原因,侨批有时候会中断。这时候,乡邻也会拿出钱来,帮助侨眷过生活。像这封侨批就提到侨眷友津因为天灾失去田园,不想坐以待毙,准备创业,就得到“四方之友”的帮忙,体现了潮人“助人为乐”的好风气。
托家乡亲友代办家中大事
华侨长期在国外,家中只剩下妇孺之辈,碰到家中有大事,只好付托家乡的至亲或长辈,让他们帮忙处理。
华侨汉松写给忠易叔的批信说道:“内室(汉松的妻子)来书道及前家严在亚构叔佃之屋,但未到期。今其对于衣食欠缺之故,欲收该屋出卖,但未确实与虚言,而侄身寄异域,实难办理,而内室未谙此事,故特奉上寸草,请叔台到时代为办理一切,明在至亲,谅无推诿也。”
信中说到,汉松的妻子来信说到他的父亲跟人租的房屋还没有到期,但房东因为经济困难想提前把房屋收回出售,他的妻子什么也不懂,不知道怎么办理,所以他写信托忠易叔代办。
沈建华说,这封批信让我们看到,在国内家乡,侨眷们一方有难,多方支援。无论在海外或是国内,潮人总会团结一致、互相帮助。
回国代海外亲友探望家人
华侨回国,因为路途遥远,费用巨大,有的人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回不了一次。但回到家乡,除了和家人团聚,华侨们还会帮同在海外没能回家的其他华侨探望其家人。
华侨镜明出国十年第一次回家乡,就接到海外亲友能声寄来的侨批,希望他代为到家里探望家人,并探视家中的实际情形。
“……弟前日在怡所拜托我兄到唐之后,至敝舍探望家亲,并以我兄之主见探视我家内之各种情形……抹驾至我家探视各事之后,望祈能以事实见教,切勿瞒我,以免弟之挂念也。”
能声让镜明代他探望家人,还让他用自己的观点探视家里的实际情况然后没有隐瞒地告诉他。沈建华说,华侨长期在外,虽有家书往来,但纸短情长,有些事情了解得并不真切,所以要请好友用眼睛、有主见地去观察家里的真实情况,眼见为实,才不会太过挂念。同时,这封侨批还“奉大银贰元以为茶品之需,祈为笑纳。”大概是怕代为探视时会有所花费,所以写了这封侨批,顺便捎带寄点钱表示心意。足见华侨之间既能互相帮忙,也都知情达理。
专家点评
潮汕人素有以善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美德。从宋朝开始,一代代潮人积极兴建善堂,救助孤寡老弱,善行义举,祖祖辈辈传下来,逐步形成了潮人乐于助人的家风与民俗。
潮汕平原历来地少人多,生存不易;下南洋到了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生存同样艰难。面对这样的环境,潮人族群也唯有互帮互助,才能共度难关。“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潮人乐于助人好家风形成的客观因素。
潮人文化脱胎于中原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提倡“与众乐乐”,提倡“达则兼济天下”,这是潮人乐于助人好家风形成的主观因素。
数百年来,很多潮汕侨胞在发达之后,积极为家乡捐款,修建学校、图书馆、医院、铁路等公共设施。这是一种家国情怀,同样也是乐于助人风气的延伸与拓展。
(辛镛)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