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厅为古色古香的潮汕建筑装饰风格
后沟村的万兴昌批局故址现已改造成住宅,称为“瑞园春”
房门上“笔耕砚田”四字,体现了主人家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
门楣、窗楣、石檐、栏杆上仍可见各种精美的图案
整个后包的二楼由一条西洋风格走廊连接起来
门楣、窗楣、石檐、栏杆上仍可见各种精美的图案
门楣、窗楣、石檐、栏杆上仍可见各种精美的图案
门楣、窗楣、石檐、栏杆上仍可见各种精美的图案
祖厅屋檐下的花牙是手工打造,工艺精细
主座大门上多幅书法是当时村里最有名的秀才书写的
澄海区隆都镇后沟村是潮汕地区著名侨乡。由于华侨众多,当年村中有不少人世代经营侨批业务。此次走访的侨宅“精祖家塾”,是由万兴昌批局的创始人许文珍家族于上世纪初建造。
这座侨宅,前后历经许氏家族9代人,家族中不少人从事过侨批业工作,经历过侨批业鼎盛时期。如今,侨批业已退出历史舞台,完成了历史使命,这座宅第也在百年风雨中历经沧桑,日渐老旧,但由于侨宅中一直有族人居住并维护,保存比较完好,可以寻觅到不少精美的建筑艺术痕迹,也成为侨批业全盛时期的一个见证。
侨宅探寻 曾是村子里极耀眼的宅第
精祖家塾位于澄海后沟村满林大道与侨德路交叉路口西北侧,是一座传统驷马拖车形制的大宅,占地约4000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主座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整座建筑包括主座祖厅及后包、后三落,主座两侧是四条火巷,内侧两条火巷和主座同时落成,外侧两条火巷是后来增建,至今也有90多年历史。
许守炯是精祖家塾的第五代后人。他告诉记者,祖上第一代许若精是太学生,书香世家,原来的祖宅在精祖家塾附近。许若精的二儿子许能贝到泰国帮姑母经商,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自己创业,在泰国开了米行,又回家乡投资了米业、瓦窑业,并同兄弟们建造了这座宅第。
许守炯介绍,宅第如今虽已被密密麻麻的民居围绕,但在当年,却是一座雄踞于一片平川之上的大型建筑。地基是从南溪河里挑沙奠起来的,比地面高出了一米多,宅第前面围着铁栏杆,栏杆外有一片大埕。四周都是田野,东侧是南溪河。在宅第后包的阳台上,南溪河美丽的风光一览无遗。而在南溪河上,远远就可以看到宅第上高高悬挂的红灯笼,在当时可以说是整个村子十分耀眼的豪宅。整座宅第被西式阳台连结着,四通八达,可以通往宅第的各个角落。
精祖家塾东侧还有一座两层的书斋楼,开办“稻香书斋”,既是书斋也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场所。二楼中间原来有一座四角亭,如今已被改造成住宅,但仍保留着亭顶的形状;亭子下面是客厅,两侧是四个房间,一条过道连接到后面的房间,都是给客人居住的。许守炯记得,当时的过道种着各种奇花异草,还有鱼池造景,非常雅致。
各处细节可窥装饰之精致
侨宅建筑都是中西合璧,精祖家塾也不例外。主座大门上有多幅书法和拓画,许守炯说,这些书法都是聘请当时村里最有名的秀才书写的。祖厅是古色古香的潮汕建筑装饰风格,五彩漏花嵌瓷屋顶,书卷窗楣,雕花木门。后包及后三落则有更多西式装饰元素。但由于历史原因,有一些细节性的装饰已残缺,只能从现存的痕迹中去发现和想象了。
祖厅的屋檐下,原来有非常精美的金漆木雕,如今金漆已脱落,两侧各有三只活灵活现的木雕狮子,因为狮头被毁,如今只剩下狮身;屋檐下石檐上的花牙是用手工打造,仍可一窥其工艺之精细。主厅前面的天井四角屋顶下方,各有一幅游鱼青蛙戏草图,每幅构图都不一样,但都是“年年有余”的寓意。许守炯说,原来大厅的门臼还有用纯铜打造的,都已丢失。
后包的装饰保留得相对完好,在这里可以看到门楣、窗楣、石檐上各种精美的图案,像凤尾、八宝、葫芦、石榴等各种水果花卉动物造型,还有关公走麦城、草船借箭、时迁偷鸡等古代戏文场景等,图案虽然斑斑驳驳,但仍然渗透出深厚的艺术魅力。
记者看到,其中一扇房门上有“笔耕砚田”四字,可见主人家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
整个后包的二楼用一条西洋风格走廊连接起来,从屋顶、窗棂、门框都可以看到被岁月洗去鲜艳光泽的淡淡的“民国青”“南洋蓝”;但每个房间的地砖,却依然色彩分明,甚至比当时更多了一层柔和的岁月“包浆”,显得更有质感。
这里的地砖有四角形和六角形两种,不像陈慈黉故居的地砖那样色彩斑斓,主要是黑白花纹地砖,高端大气,即使到如今也不显过时。许守炯介绍说,建造这座房子时,水泥和地砖都是从泰国购进的,历经百年不但没有损坏,还历久弥新,越来越光滑,像打过蜡一样,打湿之后瓷砖的纹理更是黑白分明,犹如天然的大理石。
精心养护古朴老宅焕生机
整个宅第除了部分装饰遭损毁外,基本架构保存完好,主要原因就是这里一直有后人居住,经过精心养护而使老屋百年不朽。宅第中仍然保存有不少老物件,像门厅中的一张方桌,是用竹钉固定的,已使用了上百年。
在祖厅东面下房至今还居住着第四代后人许允生,老人家今年已经98岁,是一位老“批脚”。他说,送批是个辛苦活,他当批脚的时候,后沟村属饶平管辖,他需要徒步到县城三饶接来批银,那时的批银还是“龙银”,需要用市篮背着,批银分送到本村及邻村的各家各户,再将各家回批收集送到三饶,每天早出晚归,行走几十公里路。
许允生的小儿媳许妙霞告诉记者,后包曾经住过她爷爷,第三代后人许理六,人称“六爷”,是一位归侨,早年生活在泰国,晚年回到家乡养老,喜欢养花弄草,从泰国带回来不少花苗,种在后院里。如今,老人已仙逝,但他种下的花木,由许妙霞继续精心打理,使这座古朴的侨宅焕发着勃勃生机。
华侨故事
海内外创办批局,成汕头十大批局之一
许守炯告诉记者,精祖家塾的族人是从第三代许文珍开始涉足侨批业的。许文珍于1913年在暹罗(今曼谷)创办万兴昌批局,并任经理。汕头万兴昌分局于同年成立,设址在汕头市永安街36号和旧公园左巷4号,后由许文珍之弟许文雅任经理。上世纪30年代,许文珍在家乡后沟村西厝设投递站,由许文珍的三弟许文谦任经理。
经营侨批业务最重要的就是讲诚信,不管是负责人还是批脚都要挑选可靠之人,因而大多是从家族内或外亲中物色诚实可信者。精祖家塾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大部分族人都从事侨批业务。
万兴昌批局主要经营泰国侨汇,是当时汕头市资本额达1000万元以上的十大批局之一,经营规模大,寄送侨批业务经南洋遍及潮汕各县。批局在联系中泰两国的通信网络中地位突出,在整个潮汕地区的通信联系中更是举足轻重。万兴昌批局的理事许允试曾任暹罗华侨银信局公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汕头万兴昌分局后来的负责人许自让曾任汕头市侨批业公会主席,许允一曾任常务理事等。
市篮装龙银,早出晚归徒步送批
后沟村的万兴昌批局故址仍在,但这个小院落部分已改造成住宅, 原来门楣上的“万兴昌”三字已改成“瑞园春”,而宅院外墙上一处残存的“辟邪”塑像“狮头咬剑”,见证了这里曾是办理侨批业务的商号。
据许允生回忆,后沟万兴昌虽是一个商号,但布置得甚为风雅,挂着很多名家字画,有刘墉书法四条幅,还有朱璧图的鸡毛画《渔櫵耕读》等。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秀莹告诉记者,许允生一开始在后沟村投递站当批脚,汕头沦陷时期,后沟的业务就由许允生负责。当年后沟的万兴昌批局虽然规模不大,但业务量却很大。许允生负责期间实行代理机制。批银由专人从汕头运到后沟,批银很多,一次批有10至20万元。批银交到许允生这里后,再分发给各分批人去送批。分批人都有明确分工,各自负责一个片区。一开始的批银是龙银,需要用市篮装批银,后来批银变为纸币,就改为布袋装,纸币贬值的时候,背不过来,只能挑。每逢节日繁忙的时候,分批人一个人经常忙不过来,需要再找一个帮手。那时分批收批都是靠走路,大家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万兴昌的诚信经营在当地有口皆碑。有一次,一位乡民到批局提款两万元,许允生在其“寸赌”(手折)以“猪屎码”作了记录,却因事忙忘记在自己的数簿标注清楚,等到结算时才发现。出了这么大的差错,还好他一向讲信用,事情得到完满解决,没有引起争执。后沟村有一批户收到的批银多,怕批银在自家保管会失窃,凭着对万兴昌的信任,经常把批银寄存在万兴昌批局,不取回家。
家国情怀常在,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百年风雨,沧桑变幻,唯一不变的是家风,精祖家塾的族人们一直传承着家国大爱。许秀莹告诉记者,精祖家塾原来建有一支火枪队,用来保家护院,有一年盗贼前来偷袭,家卫持枪追到后沟窑堤顶,与盗贼展开激战,守护了精祖家塾的安全。但在战争年代,为了保家护国,当地下党组织前来借枪募粮时,他们毅然将枪支及粮食捐借了出去。
日本侵华时期,侨批汇路受阻,潮汕的侨眷失去了经济来源,以致饿殍遍野。为解救潮汕侨眷于水火之中,很多侨批业者想方设法打通汇路,经由秘密通道将批银带至汕头。解送批银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当时的万兴昌批局经理许自让是汕头侨批业公会理事长,他常带队经历险境护送批银,为业内人士所称道。
如今,侨批业已完成其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家族曾经的辉煌鞭策着许家后代秉承先辈爱国爱家的传统,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光和热。如今,泰国的后代仍继承着米业生意,他们乐善好施,常在泰国及家乡捐资助学,如捐资参与后沟村华侨学校建设,以及村里修路和水改等项目建设;家乡的后代则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第五代后人许守诚是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其女儿许菱子是著名古筝演奏家、音乐家。家族中很多后代成为医生和教师,他们救死扶伤,兴学育才,用行动诠释家国情怀。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