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砻(挨音oi),就是把稻谷脱去外壳,成为糙米,是过去家务劳动中一项较重的体力劳动。现在,50岁以下的人,大都不知道挨砻是怎么一回事了。
  “砻”过去有二种,较落后者为涂砻,农家比较普遍使用;较先进的为柴砻,靠传动带带动,省力高效,只有买卖米粟的商家才有使用。涂砻圆形,直径1米左右,分上下二截叫顶盾、下盾。下截固定,重近百斤,用半湿的田土夯实,上面用薄木片钉成一排排有规律的“砻齿”,中有一铁条为轴。上截较轻,也用田土夯实,钉上与下截相反的“砻齿”,上边修削成漏斗形,中有一木方梁横过。挨砻时,顶截中轴小孔,套在下截竖起的铁轴心中, 盖长方形小木板,绑上绳索,把上截略吊起,且可调节高低。挨砻者手握砻臂,穿上砻耳,一推一拉使上截转动,米和谷壳从两截缝间流出。再过筛分出米与谷壳,这便是“挨砻”,一个雄壮劳力一天只能挨出200斤谷。
  挨砻十分吃力,一推一拉,用力须均匀,速度又要快,实在十分辛苦。挨过砻的人,更能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滋味。
 

你是本文的第1482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9-05-17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