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都华侨的家国情怀.jpg

丁未潮州黄冈起义誓师出发情形(资料图片)

爆发于1907年(丁未年)震撼中外的潮州黄冈起义,是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武装起义中的第三次。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丁未潮州黄冈起义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死难之同志皆隶同盟会之干部也。所然者,倘无诸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焉有辛亥武昌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澂逃入军舰之美果也!”

黄冈之役是在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下,海内外志士联动的反清革命,华侨是这次起义的直接策划者与支持者,对起义倾注满腔热情,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印证了孙中山先生对是役定调“华侨是革命之母”的结论。其中,三位隆都籍华侨代表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

其一为旅日华侨林国英。林国英,字伟侯,隆都鹊巷村人,1906年留学日本期间,结识孙中山,后受孙中山思想影响而加入同盟会。由于林国英平素慷慨仗义,好济人急,因此颇受孙中山器重。1907年春起义前夕,林国英受托回到潮州,多方周旋,积极筹措经费。因林国英善做通联工作,当时散布各地的潮籍华侨均积极响应,纷纷捐钱捐物。孙中山遂委任他为革命后方指挥官,主要负责起义后勤事务(包括接待和安排从海外回来参加起义的革命人士)等的统筹管理。起义失败后,林国英被清廷缉捕,不得已逃亡日本。在日本时,他对起义事宜前后做了一番深入详细的思考,写下《丁未潮州黄冈举义记》,对本次举义的成与败、得与失、利与弊、功与过作了周详的总结,充分肯定本次起义的历史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孙中山读后感慨万千,遂命笔写下“博爱”二字赠送与林国英。孙中山赠言由林国英后来辗转带回故乡,至今存留隆都林氏旧家。

另外一位为隆都大巷村旅泰华侨陈梅湖。1906年后,陈梅湖经林国英发动,变卖大部分家产,所获资金都赞助了黄冈举义及孙中山后来在庚子惠州七女湖、丁未钦廉防城、丁未镇南关及庚戌广州新军、辛亥黄花岗等各次起义。同时,陈梅湖还听从孙中山的吩咐,到南洋各地筹款,得到时在泰国的早期同盟会会员陈笑生、许培三、许建利等华侨的响应,大家协作宣传发动散布在泰国各地的华侨,在人力组织、财力支援上倾力支持,谱写了广大爱国华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光辉一页,充分体现了广大爱国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与国内乡亲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传统。

第三位是祖籍隆都上北宅头村的陈绎如。陈绎如17岁南渡新加坡求学,5年后转学泰国,在泰国获得职业律师资格,并获泰国法学院院员衔头,是泰国历史上华人从事律师职业第一人。1908年,丁未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赴南洋各地继续宣传革命。筹措款项时,陈绎如见到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随后,他受孙中山所托,毅然担任南洋同盟会泰国分会潮属主盟。陈绎如利用自己在海内外的关系,组织人力财力,以潮汕独有的“番批”这一送款形式,秘密将筹集到的款项通过批局和水客送批的渠道分批运往指定地点,交由专人专事主管。经过一众人等的共同努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代表封建专制皇权最后的满清王朝被推翻,第一缕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曙光出现在古老的中国大地时,孙中山不无感慨地称道:“华侨是革命之母。”

实际上,在以孙中山为主要倡导和发起人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在海外,潮籍华侨捐物捐钱的,更多涌现出来的是无名的或不愿意留下姓名的侨胞。上文列举的三位,仅仅是代表隆都籍海外华侨的小部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海外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慷慨无私与仗义执言、毁家纾难的家国情怀!

而孕育这种情怀的摇篮,正是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