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五,粽飘香。潮州有一种端午时粿叫凤凰栀粽,潮州端午吃凤凰栀棕的习俗由来已久。凤凰栀粽源于潮州凤凰镇,叶青米黄,晶莹剔透;有棱有角,刚正不阿。将野生黄荆烧灰成碱,糯米浸泡栀水,裹成长条状的“迷你型”,便成为这色香味俱全的“枕头粽”。
“时粿”防“时病”,端午时节天气炎热,蚊蝇滋生,食物容易变质,易诱发胃肠疾病。凤凰栀粽因加入黄栀水,既能补中益气,又能清除肠毒,不失为一味预防肠胃疾病的美食。
“五月端午扒龙船,龙船好看闹纷纷;各家各处人缚粽,纪念屈原祭忠魂。”今年因新冠疫情,潮汕地区很多地方端午划龙舟活动暂停,但我们仍可吃凤凰栀粽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凤凰栀粽牵系着旅外潮人的乡思和情谊。那么这风味独具的凤凰栀粽又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
首先要做“栀水”,从凤凰山上采来鸭脚木、埔荆、栀子枝之类小灌木,烧成灰后淋上开水再搅拌均匀,滤出碱液,沉淀一夜,就成了制作栀粽的主要原料——黄色的栀水,这是做桅粽的不二“法宝”。接着泡米,精选上等糯米,洗净滤干,用栀水搅拌均匀,浸泡超过18小时,直到糯米变成金黄色。
包栀粽讲究紧。精选高山白竹叶,煮后用山泉水浸漂。白竹叶比较特别,它没竹叶多毛,品质又比竹叶好。而芦苇韧性好,敲软、水煮、浸泡后,用来搭配金黄的白竹叶再合适不过。白竹叶一定要带水排叠,尽量使其紧密。在竹叶正中间放进一勺浸泡过栀汁的糯米,铺平为长方形。然后将白竹叶折后包裹起来,再用筷子折最后两边。精心包扎后,用芦苇丝缠绕缚紧。若隐若现的用料包裹在竹叶中,扎实得很。
包好的栀粽放入沸水中煮,必须严格控制火侯和时间。栀粽要煮七八个钟头,煮越久越好吃,越有韧劲!煮的时候要恒温,锅四周要烧火。竹叶清新的草木气息合着糯米的香甜,刺激着味蕾。那隐藏在粽叶下晶莹剔透的糯米,阵阵清甜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偷偷咽口水!
尝香粽,佩香囊,系五彩,斗百草,饮雄黄,读古人之诗,寻端午之乐。作为一枚有文化底蕴的粽子,凤凰栀粽让潮人喜爱不已。煮熟的栀粽口味清淡,丝毫没油腻感。剥开粽叶,色彩金黄,晶莹的米粒光滑柔软,惹人喜爱。吃的时候,先用纱线牵拉或小刀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显得相当文艺小清新。蘸大颗粒白糖,柔中带刚;而洒上糖粉,口感精致。尝一口,香甜绕齿,软绵可口;口腔裹着栀子的甜味,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又逢端午,成堆的粽子彰显着节日的隆重,让奔波疲倦的心得以休憩。粽叶艾草续清香,汨罗江畔留传说。连续闷热的暑热天,正需要香喷喷的凤凰栀粽解乡愁传情谊。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