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侨批,民间习称为番批、批。初期的番批(侨批)都是由水客带送的,慢慢的,随着收寄批信这一行业形成,有了专门为华侨收寄批信的批局,大部分批信就通过批局收寄了。
芮诒埙《有信银庄(批局)琐忆》中写道:“民国后,此项生意,渐为海外一些客栈业所注目,寻面经营金银首饰业之金铺,亦有不少插手兼营者,后来始有专业出现,称侨批局。那么,为什么又称为“侨批”和“侨批局”呢?侨批一词最早自什么时候叫起?
谈到这,首先还是让我们了解“华侨”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华侨,是指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侨一词,以字面解释,有两种含义:“华”表明国籍,指中国人,用以区别外国人;“侨”表明居住情况,指离家乡客居外地。华侨一词出现比较晚,据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旅日横宾华商创办了一所子弟学校,名为“华侨学校”,华侨一词始为后人沿用(见黄重言《研究华侨史的几点意见》,《华侨论文集》第一辑 等)。
那么,将“侨”和“批”组成“侨批”一词又始于何时呢?
据饶宗颐总纂《潮州志》记载,“二十年全国工商业组织同业公会,以批局旧有组织系以华侨批业为名,易混于国内之华侨团体,删去华侨字样则批字嫌于不典或难明其业务实际,乃当局定名曰侨批业,各业批商号曰侨批局,沿用至今。”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