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竹帘是潮汕普通人家常见的日常用品,人们喜欢挂竹帘用于防暑防蚊,遮挡飞虫。人们的这一需求造就了一个行当的出现——编竹帘。 编竹帘是个辛苦活,工序繁杂又耗时间,一副竹帘做起来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利润却很少。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曾作为老百姓生活用品的竹帘,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编竹帘的坚守者也日渐稀少。 在潮汕地区,编竹帘最为出名的地方,当属潮安鹤巢的鹤一埔头村。该村编竹帘的手艺,是他们的先祖从福建迁移过来时带来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该村编竹帘最辉煌的时候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编竹帘,是当时潮汕地区最大的竹帘生产基地。埔头人曾走街串巷吆喝卖竹帘,由于他们的竹帘做工精细,质量好且耐用,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遍销揭阳、汕头、普宁、澄海、南澳等潮汕周边地区,有的还出售到山西、海南等省外地区。 过去,潮汕地区的很多民间习俗需要使用竹帘,从而为编竹帘这一行当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在新厝入宅的时候,人们就要挂新竹帘,取日子如竹节节高之意。新人结婚时,一般要在新人房挂上画有双凤朝牡丹或是鸳鸯戏水之类图案的新竹帘。一般作客的亲戚朋友看到竹帘挂着的时候,就不能随便进入。若是要进去房里的话,就得停住脚步先在门外打个招呼,里边的新娘就会出来接待。潮汕俗语“数簿蚊帐帘,随便孬散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编竹帘是个辛苦活,工序繁杂又耗时间,利润却很少。制作一幅竹帘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刮竹”,即是把竹子上面的竹青刮掉,使之颜色统一。为了使做出来的帘不会弯曲变形,刮好的竹子还要晾晒一周左右的时间。晾晒好的竹子还要把它劈成规格统一的小竹条,一根竹子通常得破七八次,才能成为每一条大小一样的竹条。竹子劈好之后,就进入编竹帘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编织,它需要以竹条为纬,红绳为经,进行编织,通常是先画记号,然后从小到大编起来。编竹帘是讲究技术含量的,除了用力之外,还需要两只手的协调,手指也需灵活运用,和纱团互相配合才不会被缠在一起。编织这一工序是没办法快速完成的,三十三步纱步步得过手,一条竹条得编上六十六下,编到有花的部分难度就更大,需要左右两只手同时都能熟练地编织。在编织的过程中,扎到手是常有的事情。竹帘编制好以后,还得用剪刀把它的两侧修剪平整,然后用布缝上边,再上桐油晾干。一副竹帘做起来就是这么费劲,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纷纷告别简陋的平房住上楼房,即便是现在仍旧住在平房的人家,也换上了清爽洁净的“纱门”、铝合金网门。曾作为老百姓生活用品的竹帘,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编竹帘的坚守者也日渐稀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编竹帘这一行当将会失传。
|
你是本文的第222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5、7、18 作 者: 黄素龙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