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浪厓山谁无死;千秋一饭照汗青。 海丰县的五岭坡,是个很不起眼的土山包,现划入海丰县城区域,风景无奇,但坡上有一个名字十分特别的纪念亭——方饭亭。初识者见名字怪异,甚为之不解。殊不知这“方饭亭”,却是“宋末三杰”之首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刚刚用饭时,因叛徒告密,被宋投降元大将张弘范带领元兵包围所执的“落凤坡”,故后世有千秋一饭、古今罕见的“饭局”之称。 这亘古未有的“饭局”,笔者揣摩是“空前绝后”的。天地悠悠,前无古人,后无追者。这旷古一饭,又是如此让人撕心裂肺,捶胸顿足……每逢乱世,总有如张弘范之流以“告密”,或追杀故主而成就其“卖国求荣”进身之阶者。 曾经在汕头市区的茶店结识不少文姓的经营者,他们言之凿凿地说,“我们潮州凤凰山文寨村子,都是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裔。”初听起来好像很正常,没有啥值得思考的问题;但事后一想,却感到弦外有音,且余音不绝如缕,令人思绪悠悠,欲罢不能。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高声大气地自称其为“文丞相的后人”,才愈加映衬没有人敢在人前人后高呼“我是降元的宋将张弘范的后裔”。受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数千年儒家文化熏陶的国人,深深懂得博大憨厚善良的老百姓,历来是疾恶如仇,爱憎分明,是非明白,忠奸泾渭……他们对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如仰北斗,景仰之情会爱屋及乌,怜惜文丞相的后人;而对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张弘范辈则嗤之以鼻,进而累及其后人,使其后裔脸上无光。就像清人秦大士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一样深感羞愧的。尽管我没有抱“祖先之德行累及后人”之思想,但忠奸分明的世道人心,却不会轻易改变。 方饭亭在粤东海丰县五岭坡。五岭坡的风景不算优美,也没有任何娱乐、休闲设施,并非旅游胜地,然而它却是我国历史从宋代迈向元代的一个痛点。1278年12月21日,南宋丞相文天祥率一支疲兵转战到这里,正要开饭时,因叛徒告密,张弘范带领剽悍的元军铁骑突然掩袭而来。文天祥仓促应战,力竭被俘。明朝正德元年(1506),邑人为了纪念这位抗元英雄而修建此亭。当时亭前还建了一座表忠祠,祠前还建了一座额刻着“一饭千秋”四个大字的石坊,三者互为映衬,构成庄严的场景。如今,祠、石坊和亭子,正默默地向游人倾诉当时此地所发生的故事。石亭中央竖着一座高约2米的花岗石碑,刻着文天祥半身画像,那是建亭13年后惠州郡守甘公亮从江西文氏家族的藏本中摹来。像的上方,篆刻着文天祥牺牲前写在衣带上的绝笔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这顿饭的炊烟,早已被九天风雷、南海狂飙吹刮得毫无痕迹,可是五岭坡依然令人梦牵魂系,这顿饭的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史册上。 至元十六年(1279),元军攻陷厓山(今广东新会境内),张世杰阵亡,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幼主赵昺蹈海殉国,文天祥闻讯失声痛哭。张弘范劝说:“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文天祥答道:“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于是,张弘范派人将文天祥押送京师。途中,文天祥“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到达大都后,文天祥先被安排在馆驿之中,“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送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文天祥不当“座上宾”,愿为“阶下囚”。 囚禁文天祥院子有枣树一棵,相传是文天祥亲手所栽。这棵枣树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尽管枝干虬曲,但却都自然倾斜向南,与地面成约45度角,似乎也体现着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
你是本文的第85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5、24 作 者: 谢昇秀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