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亲王的汕头之行 最新 图1张

  近代以降,汕头作为华南地区一个具有重要商业意义的港口,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洗礼,在1860年正式对外开放为通商口岸。随着口岸城市的发展和中西交往的频繁,前来汕头的外国人逐年增多,其中有海关帮办,有使馆领事,有传教士,有洋行商人,还有第一位到访汕头的欧洲皇室成员——德国亲王。
  这位德国亲王便是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海因里希亲王亦称亨利王子。他的母亲是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的长女,他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的亲弟弟。海因里希亲王15岁时,就成为海军军官(名誉性质);16岁时,开始了个人长达三年的环球旅行,之后进入德国海军服役。1898年3月,36岁的海因里希亲王乘坐军舰来到了汕头。
  那么,海因里希亲王为什么会来汕头呢?这还得从一年前他的中国行说起。
  1897年11月,山东曹州府巨野县张庄的乡民联合“大刀会”,杀死了两名德籍传教士。威廉二世以此为借口,一方面要求清政府立即缉拿严办祸首,以巨款赔偿损失;另方面命令驻扎在上海吴淞口的德国东亚舰队开往山东强占了胶州湾(后德国将该地改名为青岛)。12月,中德胶州湾谈判进入了关键阶段。威廉二世为了向清政府施压,争取谈判桌上的筹码,任命皇弟海因里希亲王为帝国第二舰队司令,率领巡洋舰“奥古斯特皇后”号、装甲舰“格菲翁”号和“德意志”号前往中国胶州湾。舰队出发之前,威廉二世亲自为海因里希亲王壮行,要求舰队在英国的港口停泊时,专程拜访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皇,以赢取英国的支持,告诫海因里希舰队要展现出德国的军事实力,强调对清政府要用“铁拳”,不能手下留情。
  海因里希亲王的舰队一行于第二年的3月初驶进了中国境内,8日停靠在香港。清政府得知德国大军压境,惶惶不可终日,被迫与德国签订了“租借”胶州湾及其附近岛屿和陆岸的《胶澳租界条约》,租期99年,并且依要求把山东全境作为其势力范围。其实,舰队之所以停靠在香港,是因为在中途“德意志”号发生了机器故障,不得不逗留在香港进行秘密维修。维修需要四个星期的时间,因此海因里希亲王便决定利用这段时间访问、游览周边的通商口岸。
  汕头开放为通商口岸后不久,德国就在此设置了驻汕头的领事馆。3月23日,海因里希亲王乘坐“格菲翁”号访问了汕头。在这之前,他已经先后访问了香港、广州等地。军舰还没到达之前,地方官员早已经在码头等候。军舰靠岸后,官员们先行上舰拜访了海因里希亲王。随后,在他踏上德国领事馆的码头时又组织人员列队欢迎。晚上,在德国领事馆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到了第二天上午,海因里希亲王没有选择进入汕头城区游览,而是直接离开了汕头。由于他只是访问了驻汕的领事馆,最后匆匆离开,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此当时的报纸都没有相关的报道。
  汕头之行后,海因里希亲王的舰队在香港停留了差不多半个月后,启航北上。此次北上他还在北京紫禁城拜访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后来好事者将此事与这年北京所发生的政治事件相结合,戏谑拟成一副对联:
  恭亲王去,德亲王来,见新鬼应思故鬼;
  夏同龢兴,翁同龢败,愿贵人莫学常人。
  这一年,碰巧恭亲王奕病逝,成了“死鬼”,“洋鬼子”海因里希亲王来中国;贵(州)人夏同龢高中新科状元,常(熟)人翁同龢推动“戊戌变法”,被慈禧驱逐回籍,免去了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职务。
  回溯120年前德国亲王的汕头之行,勾起清末那段积贫积弱的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屈辱史,令人警醒,促人自强。

你是本文的第31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10、14
作 者: 周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