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鸥汀,因“海鸥栖宿的沙洲”而得名。这里远古时代为海洋,春秋至汉代间形成三角洲的沙丘。因常有海鸥在此栖宿,故原名为鸥汀坝,又称鸥汀背。原为海防故地,扼外砂河、新津河、梅溪河之咽喉,控南港、东港(鸥汀港)、新港多处海口,形势险要。 鸥汀港(后称为东港)位于鸥汀西边,曾是潮汕五个典型的港口之一。自明朝设为港口,至清康熙年间,鸥汀港和樟林港同属澄海县之重要港口。潮州、南澳的货船装载货物以鸥汀港为母港,南澳岛为中转站,往来浙江、江苏的海上贸易活跃。当时鸥汀是粤东海防要地,设有“澄海协标左营千总分防汛营册”。庵埠港的船只也要由溪东港或鸥汀港出海,海上交通相当便利。 鸥汀始创于南宋理宗年间,由宋将仕郎袁宏自揭阳县渔湖都迁居蓬洲都鸥汀而居。到元至正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到了明朝建有城,名为鸥汀背城,周围600丈,高1.4丈。尔后倭寇和海盗多次为患乡邻,且在明隆庆二年(1568)被南湾人林道乾攻破,城也被毁。于是村民筑寨以作防卫,名鸥汀背寨。城寨长约450丈,宽约100丈。四周为护寨河,是当年韩江下游四大寨之一,也是潮州府属48个隘口之一。 清朝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十一月二十三日,鸥汀寨被郑成功派部将甘辉率兵攻破。寨民以及邻村到鸥汀寨避难的人全被屠杀。现存“同归所之亭”以慰英魂。因此鸥汀流传“有国姓,无鸥汀;有鸥汀,无国姓”的俗语。 康熙八年己酉(1669),潮州通判兼澄海县知县阎奇英在旧址重建鸥汀寨,周围600丈,高1.4丈,有水师营寨驻防。1942年日伪占领时期曾拆城墙,1950年拆去城门。 鸥汀,宋属揭阳县蓬洲都。元属潮州路揭阳县蓬洲都。明洪武二年己酉(1369)改潮州路为潮州府,属潮州府揭阳县蓬洲都。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设置澄海县,蓬洲都改属澄海县辖。1921年,属澄海县下蓬区。1949年10月25日澄海县解放,属澄海县下蓬区。1974年11月5日属汕头市郊下蓬公社。1986年属汕头市郊区下蓬镇。1996年11月30日至今属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 鸥汀,原四周皆为小溪、池塘环绕,有沿溪沿池之景。有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原来的城寨,由于历史沿变,大部分拆卸倒塌。现存有北平门和北定门小寨门两个,烟墩、更楼各一座及部分寨墙。以前有十八小景以及“证果谈禅、腾辉倒影、文祠书声、龟桥似月、西宁晚泊、庙前白鹭、新兴红树、南薰纳凉”八大胜景。 现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腾辉塔以及证果寺、鸥汀天后宫、西宁桥、许氏宗祠、辛氏大宗祠、李氏蓬祖祠、英毅公祠、密林文艺研究社旧址等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还有三山国王庙四座,祠堂三十多座,以及进士第、大夫第、儒林第等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 这些文物古迹,有过它的辉煌,也有它一定的文化价值。但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因为资金和管理等问题,正在不断老化损坏、倒塌和消失,令人痛心。2016年,汕头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创文行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修缮工作,特别是把腾辉塔修缮项目列入“十个历史保育修复项目”,并于10月8日正式启动对腾辉塔进行修缮。到2017年7月,塔前墨砚池竣工,至此,腾辉塔主题文化公园完成。文化公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但再现了“腾辉倒影”美景,也为乡民提供了一处很好的休闲场所。 鸥汀,是人文历史较深厚的乡寨。建寨以来,尊礼教、重乡学,蔚然成风。明代万历年间(约1606-1619),由告老回乡的举人袁温和鸥汀寨主陈君谔等倡导并捐建的鸥汀文昌祠,为蓬洲都乃至澄海县培养出一批批拔萃学子,成为闻名远近的书院。 鸥汀,是人文荟萃之地。其中有与文征明相交,倡建鸥汀袁氏祠堂的袁鉴,倡建鸥汀文昌祠的袁温,与佘志贞、陈衍虞相交,著有《锄云山房文集》的李国栋,出资重修证果寺的袁绮、袁梦祖。在近现代更涌现出潮州音乐曲谱先驱者蔡春福,中国现代美术开拓者之一的李澄之,共和国第一代外交家林之原,巾帼英才陈曙光,革命教育家袁似瑶,诗人、作家黄雨等。他们在各个时期,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鸥汀的历史文化资源,对研究汕头市的历史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你是本文的第52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9、18 作 者: 袁喜伦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