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劳卫制” 最新 图1张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在市正始岭海联合中学(后改为正始中学)读初中,那时体育活动推行“劳卫制”。所谓“劳卫制”,全名是“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即通过运动项目的等级测试,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的体育锻炼制度。“劳卫制”按年龄组别制定达标标准。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确立重视国民体质健康的指导思想。当时中国和苏联关系好,在苏联行之有效的“劳卫制”就被引进来。一开始不叫“劳卫制”,而是与“劳卫制”相仿的《体育锻炼标准》,这套标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试行后,1954年国家体委干脆使用“劳卫制”之名,颁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 简称“劳卫制”。全国中学和大学掀起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热潮。
    那时候汕头市中学系统全面倡导开展“劳卫制”。我当时所在的正始岭海联合中学也贯彻执行“劳卫制”体育运动,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几乎全校学生倾巢出动,操场十分拥挤,什么活动都有,有跑步、跳高、跳远、单杠双杠,爬竿爬绳、室内垫上滚翻运动等等。“劳卫制”要求在校学生都要参加100米、1500米跑等测试,并根据成绩分优秀、及格和不及格等级。印象中的“劳卫制”标准虽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算低,不下一番苦功夫是达不到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学校操场上总能看到同学们汗流浃背,忘我锻炼的情景。
    “劳卫制”的等级分三档,即少年级、一级、二级。少年级和一级比较容易通过,二级比较困难,一个学校能通过的学生不足一半。过了二级就是运动员标准。为了彰显学生通过“劳卫制”锻炼的成绩,“劳卫制”还颁发证书、证章。凡通过某一个级别的检测就能获得一张精美的证书和一枚徽章。三个级别的证书大小一样,纸质相同但颜色有别。证书内容用字均为繁体,封面印字:“劳动卫国体育制度证明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发”,上方饰以劳卫制徽章图案;封底有勉励语:“努力锻炼身体,使自己成为优秀的祖国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内页是整张证书,内文:“×××同志,参加劳卫制×级测验及格,特发给证明书一张,以资证明。”落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上盖直径朱红公章,底部为日期,左右两边饰有8幅体育运动图案。我1957年7月通过“劳卫制”一级测试,获得一张证书和一枚徽章(如图)。证书和徽章是健康的标志,每个通过“劳卫制”的学生都非常珍惜。徽章虽小,证书虽薄,但它见证了时代的历史变迁与宝贵的青春时光。
    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因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粮食与副食品严重短缺,学校的体育运动大多减少或停止,“劳卫制”也不了了之。1964年,中央正式废除“劳卫制”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4年更名为《国家体育锻炼试行条例》至今。

你是本文的第69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11、9
作 者: 欧创皋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