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雨亭曾在晚清时期被人们誉为“潮汕第一富户”。他是汕头 一中前身华英学堂的创始人。他一生奋发经商,同时也积极热心潮汕公益慈善事业。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中开丝厂的吴荪甫家族的原型之一即陈雨亭。 自幼聪慧 怀抱大负 陈雨亭先生原名陈承甲,又名泽润。“雨亭”是他的别号。1842年,他出生于潮安县凤山乡。1854年,其父带着妻儿,为避乱而移居“龙溪都”辖下的蓬州所。当一家人行到举登村时,时值降雨,道路泥泞不堪,行走不便。那时年方13岁的雨亭感慨说:“母亲,儿若得意之日,必修此路,以便乡众。”20多岁时,他克勤克俭,事业兴旺,果然实现诺言,修成此路,并在中间建雨亭为行人休息,故附近乡民皆称其“雨亭爷”。现在庵揭公路边上还存一处陈雨亭当年所建的水泥结构的雨亭。 经商致富 勤俭治家 二十一岁时,在友人的帮助下,陈雨亭奔赴南洋一家潮州人开设的商行当会计。那时,常有英国商人甲板船运载货物到南洋各地贩售。陈雨亭因能用一般英语和英商洽谈贸易,在语言上颇占优势。二十二岁时,陈雨亭回到汕头埠,与其兄陈承名、弟陈雁初在汕头开设盛源米店,由其兄主管,而自己则远涉辽宁省营口市,应原籍潮阳的郑家之聘,到其开设的裕仁商行当会计,继续积蓄银钱和了解商情,以谋自己独立开设商号。 1878-1901年是陈雨亭南北港商业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致力建立其在中国沿海口岸的南北港商贸网络。1878年,他在营口增设裕盛长行和裕盛增行,皆为银号,以此作为汇兑和融资机构,并铸银元宝流通市场,发行至俄罗斯、蒙古、高丽和山东、河北等地。当时“裕”字头元宝,被发行区域政府认可,以其成色纯足而称誉。此时,他见自己在北方的事业已经稳固,就南下返回汕头,继续增设商行和精心经营其在沿海各口岸的南北港商业贸易,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由于他经营有方,因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他也因此成为晚清时期开拓我国沿海市场,潮汕地区经营南北港商业贸易的杰出人物。 雨亭先生还把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业,在汕头购置房产数百号,在原籍潮安凤山村、居住地澄海蓬州村以及营口等地,建造房屋和购入新屋多处,并在蓬州村购置田园数百亩。据熟悉陈雨亭事业的人记述:“陈翁在清季拥有家资千余万两。”因此,他在晚清时期就享有“潮州第一富户”之誉。 陈雨亭经商致富之后,仍保持勤俭治家的优良作风。他留下的治家格言是:“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似秋霜,取象于钱,外圆中方。”家中不用婢仆,洗扫庭院皆由其子女负责,并训练子女纺织、制糖等。 兴办学校 培养人才 因受过少时家贫不能入学之苦,他发迹之后很重视兴办学校,培养人才。1897年,他捐资在汕头崎碌创办华英学堂。1904年,又捐资2万大洋购买崎碌的沙园数十亩,兴建汕头市第一中学的前身华英中学堂。1900年,爱国志士丘逢甲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陈雨亭先后以他旗下的裕盛泰、裕盛增、裕盛长、裕盛源、仁盛等商行,或者他私人的名义,一共向该学堂捐助办学经费499两银,为当时汕头埠捐助该学堂银额最多的人士。他还在家中设立私塾,在乡间鼓励开办民众学校,并捐助经费或资产,使乡间许多贫苦青少年得到入学的机会。 对于潮汕地区其他公益慈善事业,陈雨亭也多所捐助。如1902年汕头福音医院(汕头市第二医院前身)扩建时,他捐助6000大洋给予支持。他辖下各商行都立有慈善户,每年获利都必须拨出部分资金划入此户,专作善举之用。他在居住地蓬州村所购置产业,立户名为“天济公”,每年所得租金,也专用于公益。陈雨亭当时是汕头同济善堂董事,曾多次向该善堂捐款。他还在蓬州村屋门口全年向贫苦民众施米,若逢荒年则办米入口,以平价出售,深得灾民赞扬。雨亭先生经商所及的营口、烟台、上海等地,也有他不少乐善好施的事迹,被人们亲切称为“潮州老人”。
|
你是本文的第52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8、5 作 者: 彭涛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