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国时期小公园的繁华,主要体现在商业上的繁荣。当时有汕头埠“四大百货公司”之称的南生公司、振源公司、平平公司、广发公司相继聚集小公园商业区营业。四大百货公司,侨商侨资占了三个,南生公司更成为汕头商业龙头。小公园新商业街区成了当时汕头埠黄金商业旺地和豪华时髦的标志。为了解当时四大百货公司的创办经营情况,笔者查阅史料以飨读者。 南生公司:汕头埠商业龙头 原南生公司初创于1920年,店址设在万安二横与镇邦街转弯处,经营百货、金银、首饰等货物。1928年,印尼华侨李柏桓从海外归来,途径汕头,当时正是汕头市政当局对旧城区进行改造拆建,大修马路的时候。商业眼光锐利的李柏桓认定,未来的小公园街区将会是汕头的商业中心和市内交通枢纽,发展商业大有前途。 于是,他随即发动印尼等地的侨胞李耀泉、李远波、李镜泉等人,认定股额,筹集巨资,并在原南生公司股东的基础上,广招外股,成立“南生股份有限公司”,同时组织“合利置业公司”,负责觅地建楼,经过一番努力,最后购买了安平路头一连7间的房产,准备改建成为一座七层的大楼。筹建大楼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大楼的背面与潮漳会馆中间有一小块狭小土地,有地皮商瞄准南生公司建楼需要,抢先购入手中,以为奇货可居,向南生公司漫天索要高价才肯出售。足智多谋的李柏桓指示不予理睬,仍按临路7间房产土地,进行设计施工,显示出不需要这块土地的姿态。地皮商见投机不成,只得忍痛讲价,央求南生公司承受。李柏桓欲擒故纵,与地皮商斗智斗勇,最终取得地皮争夺战胜利,成为汕头埠一时趣闻佳话。至1932年完成南生公司百货大楼七层建设。其建筑工程之精美,冠绝汕头,成为当时汕头埠风靡一时的标志性建筑。 大楼建成后,原在镇邦街的老南生百货公司迁入一、二楼,经营百货,二楼附设“志成庄”,经营金银首饰及办理华侨汇兑、信托、储蓄等业务。三、四楼开设“中央酒楼”,五、六、七层开办中央旅社。全楼经营范围包括日用百货批发零售、金银首饰、汇兑、酒楼、旅社等,资本总额为银元30万元。李柏桓任总经理,高峰期员工共300多人。 南生公司十分重视门面装潢,整座大楼建筑及内外装饰均请上海和香港的专业公司承建,门前招牌“南生公司”四个大字,是重金聘请上海著名书法家、清末武进县翰林唐鮀书写的,润笔大洋400元。大楼内安装升降机,成为汕头埠轰动一时的创举,大楼内部设备是当年粤东地区最豪华的。抗战初期公司将人员和货物内迁到梅县设分店,胜利后迁回汕头继续经营。 解放后南生公司继续经营至1956年与国营百货商店合营,后改名为汕头市百货大楼,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广发公司:率先实行“明码实价” 广发公司始创人是梅县人李景韩,他早年在汕头埠摆地摊贩卖杂货,由于诚实经营,勤劳俭朴,经多年打拼,颇有积蓄。后于1910年在至平路中段开设广发商店,经营日用百货。因有多年经商经验,更兼有厂商信任和支持,业务发展很快,至1924年,便在原址至平路与永平路转弯处,先后谋得六、七间房屋以拓宽店面,并与他人组股为广发股份公司。公司股东有13股,李景韩名下占7股。由李景韩任经理,李象堃负责对外业务,李璞生负责财务。 公司经营范围扩展包括日用百货、针棉织品、五金工具、名牌成药等的批发零售。公司全体人员同心合力,业务蒸蒸日上,全盛时期员工达100多人,年盈利达1万银元以上。1938年,李景韩逝世,由李象堃继任经理。广发公司经营的商品多是上海、广州等地名牌货,又是潮梅独家获得英国蜂巢毛绒的代理商,并经销德国月唛商标五金工具、美国派克笔及各地名贵中成药,均是国内外名牌优质的中高档商品,深受消费者赏识。广发公司率先在汕头市实行“明码实价”和“童叟无欺”的口号,加上热情待客,服务周到,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奖罚分明,因此公司声誉日益卓著,远近闻名。 1939年6月,日军侵略占领汕头。幸得公司事先将部分商品转移至梅县松口,汕头沦陷后,公司全部内迁,以松口为据点,继续组织经营。1945年抗战胜利后,公司经理李象堃筹集资金,在汕头原址复业。凭借良好信誉,长袖善舞,得到各方面支持,公司业务很快恢复发展。 汕头解放后,公司继续经营,经理李象堃除主理公司工作外,还出任汕头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协助政府带领全市工商界恢复生产、繁荣市场,做了大量有益工作。1952年,广发公司迁到安平路新址营业,1956年响应政府号召改为公私合营。 振源公司:开创橱窗货样陈列开放 振源公司是1932年由镇邦街泰源号老板郭仲眉招请蕉岭人吴德馨为主的归侨和海外侨胞及部分乡亲集资创办的,由吴德馨任经理。公司经营中外百货批发零售,并办理侨批汇兑。初集资本光洋20万元,后由吴德馨扩大投资,资本总额大洋50万元,吴德馨占股额80%。振源公司设立于至平路中段连接德兴路头的地方,门面宽敞,公司招牌字是专请国民政府元老于右任书写的。 振源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同时开创橱窗货样陈列开放的方式,在汕头埠商界迅速异军突起。同时常以赊销的方式将国产土特产等货物,交由来往南洋各地的水客带到国外销售,凭借这种特有的销售方式,公司每月营业额高达大洋七、八万元之多。 振源公司经营的侨批汇兑也很发达,全盛时期业务在国外发展到新加坡、棉兰、吧城等东南亚地区,在国内的潮梅十五属均有国定点分发侨批,密切了汕头亲人与海外侨胞的联系。可惜的是1939年6月,汕头沦陷时,振源公司来不及疏散内迁,在日伪统治汕头期间,货物人员进出困难,形同死市,业务萧条,最终坐吃山空,资财耗尽,至1945年抗战胜利,已是无力回天,只得宣告结业。 平平公司:开汕头埠女售货员先河 平平公司是新加坡华侨于上世纪20年代集资在汕头创办经营的,股东95%是华侨。开办时资本总额为银元11万元,董事长陈焕群(常驻新加坡)委派董事陈进生驻公司监理,肖觉民(大埔人)任经理。公司初设在镇邦街,楼下楼上作门市营业,曾雇佣女售货员5人,开汕头妇女当售货员之先。后来为扩展业务,租得居平路四层大楼一座,公司由镇邦街迁至居平路开张营业。公司新址店面宽敞堂皇,业务日益拓展,全店员工最多时达108人,公司年年均有盈利。公司经营方式以批发、零售日用百货针棉织品、文化用品为主。经营宗旨是薄利多销,公司规定毛利不得超过11%-13%。公司推销方式多种多样,如有一次,公司门市部举行菊花展览,店面张灯结彩,摆出一二百盆千姿百态的菊花,吸引了许多有人观赏,也带来了一大批顾客光临。在展览期间,营业额成倍增长。 1939年汕头沦陷前,平平公司事先将约50%的货物转移至大埔,继续经营。抗战胜利后,平平公司居平路原址租不回来,改在外马路海关前经营进出口生意,至1948年结束营业。
|
你是本文的第93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6、6、21 作 者: 黄浩瀚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