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先贤郑之侨著作入编《四库全书》传播潮州农艺 最新 图1张

    在浩若繁星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清代乾隆皇帝组织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其中潮阳农艺作家郑之侨的《六经图》、《四礼翼》、《鹅湖讲学会编》、《濂溪书院劝学篇》、《农桑易知录》等农艺专著,在《四库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被作为教科书发行。郑之侨被视为传播潮州农艺的专家。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4),郑之侨出生于潮阳举练都梅花村(今属金浦街道)一书香门第,幼年聪慧,7岁时到曾山古寺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诵”,被该寺方丈赞赏,称“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在此期间,郑之侨曾为古寺题写“曾山古寺”、“文光射斗”,至今墨迹犹存。清雍正十三年(1735),郑之侨中举人,乾隆二年(1737),中进士,被授任铅山县令(今属江西上饶市)。上任伊始,郑之侨微服出访,走遍铅山县山山水水,调查当地农耕情况,一面把当时潮州先进的农耕技艺在铅山推广,一面根据当地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不善,阻碍农业发展的现状,修建六座桥梁,建筑三处水坝,并把家乡潮阳在旱地种番薯的技艺传授给当地农民,县太爷亲自荷锄教民众耕作,一时在县内传为美谈。郑之侨还把潮州的农艺知识编写成讲义,在铅山县建立鹅湖书院,广招学生,教授诗书礼乐外,还破例把自编讲义当作主课,铅山县一时学文、学农蔚然成风,百姓额手称庆。郑之侨还出新规,革除以前“贼民”出身的青少年不准乡试的陋习。当时县内一学生名刘世宁,因父亲是理发匠(当时理发匠是贼民)被拒绝参加乡试,郑之侨慧眼识人,说此子虽家境寒微,但学识过人,品行端正,遂极力推荐,并自掏腰包,赠助其到南昌参加乡试,后来,刘世宁考中举人,尔后又考中进士,成为朝廷重臣。不久,毗邻的弋阳县发生一宗震惊朝廷的抢谷案件,县令被撤职,朝廷调派郑之侨任弋阳代理知县,郑之侨深入调查,处理首犯,赦免受株连的200多名民众,清结此案,县内治安好转,农耕又兴。因政绩显著,不久升任饶州府同知。饶州府城景德镇,民众多从事瓷业,米粮要从外地运进,因当地豪强为控制粮价,牟取暴利,阻止商船运米上岸,府内粮食紧缺,粮价昂贵,民众叫苦连天。郑之侨上任之后,命令豪强改恶从善,否则严惩不贷,粮船粮食顺利登岸,供应充足,粮价顿时下降;郑之侨又在府内提倡“亦瓷亦农”,既发展壮大瓷器生产,又广种粮食,从长远解决粮食紧缺的问题,府内有口皆碑。
    郑之侨先后转任柳州知府(今广西柳州市)、宝庆知府(今湖南邵阳市)、每到一地,都有为民办好事,革除旧陋习,推广新农艺的美誉。清代宝庆地方风俗迷信巫师,凡父母逝世,其子孙必摆宴席并请戏班演戏,好多民众因家贫,丧父母,卖子女,以应乡俗,造成倾家荡产,怨声载道。郑之侨微服私访,洞悉内情,但一时要改变千年民风仍阻力重重,他反复思考教育民众方法,在府内广泛宣传讲授朱熹家礼法,受到多数民众拥护,于是此陋习得以制止,民得安生。另一件令当地人感动的事是改善汉、苗两族关系。《宝庆府志》记载:“乾隆年间,苗人作乱,抢夺妄为,官府无策,宝庆知府郑之侨,以慈制暴,教以农耕,选其英才,苗乱随止,汉苗和睦。”原来,宝庆府邑内有长安营,乃苗族人聚居地区,苗人时常到毗邻乡村劫掠,斗殴事件不时发生,治安混乱。当时,府内官吏多主张武力镇压,凡犯法者必严惩不贷。但郑之侨认为并非良策,纵使一时有效,但仍会死灰复燃,他冒着危险,深入苗寨,与苗族首领及民众聚谈,了解到他们无田无地,靠狩猎捕捞不能维持生计,子女又无法读书识字,无奈作为劫掠行为。郑之侨回府之后,当即决定给每个苗人官田二亩,还多次赴苗族聚居村寨,教授潮州农耕技艺。为提高苗族人文化,郑之侨详细具文湖南巡抚,设立濂溪书院,选拔优秀苗人到书院学习,苗人深受感动,呼郑之侨为“郑青天”,自此以后,苗乱随止,汉苗民众和睦相处。及后之侨晋升为济东泰武道,补任安襄郧兵备道,在任期间,政通人和,得到陈文恭、尹文端两相国的称赞。
    郑之侨兴农耕、兴教育,所到之处,阡陌青绿,农牧兴旺,书声朗朗,人才辈出。他主办的书院生员参加科考,考中成才的众多,有官至少卿的胡翘元、侍御史张绍渠、贵州太守张映焘、四川按察使邓钖礼、翰林院编修蒋士铨,都被载入史册。
    清乾隆三十年(1765),郑之侨致仕,他不愿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毅然返回地处南海之滨的潮阳县梅花村,虽然年近花甲,白天顶风冒日,深入田头,指导农民种番薯,栽水稻,夜晚伏案写作,居家近二十年,著有《六经图》二十四卷、《四礼翼》二卷、《鹅湖讲学会编》12卷、《农桑知录》三卷,《濂溪书院劝学篇》6卷等等,总共一百二十八卷,其中多数是潮州地区农艺技术专著,是潮汕历史文化熠熠生辉的明珠。
    乾隆四十九年(1784),郑之侨逝世,葬于金浦双髻山水葫芦,穴名“骑龙斩关”。其后代子孙分布世界多地,名人辈出。

你是本文的第142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6、5
作 者: 郭亨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