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缀 薪火相传——潮阳桑田育英学校往事 最新 图1张

    潮阳桑田育英学校旧址位于现汕头市潮阳区河溪镇西田村屿山山脚林氏振先堂内。据林国怀、林崇豪老人回忆,育英学校于1920年由桑田林氏振先堂出资创办,利用祠堂库房、两廊、后殿两侧作为教室,拜亭与后殿用屏风隔开,成为小礼堂。学校先后聘请林国勋、林崇经等为校长,林虑可、吴依仁、林劭贤、陈邦宪、许茂、林文干、李竞华、张竞生等多位教师任教。
    民国时期的基础教育实行“双轨制”,即宗族办学教育与新式学校同时存在。这一时期,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家学和私塾的教育,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时,潮汕许多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宗族,都先后利用祠堂为族内子弟提供教育,潮阳桑田育英学校就是其中一所。
    育英学校旁就是大宫巷,以前叫书房巷,因为林氏族内有一个书斋叫毓秀轩,属于私塾教育。育英学校就是在私塾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学制是六年制,全日制教学,每周上课六天,礼拜天休息。使用的教材除了《幼学琼林》《论说入门》《尺牍》外,还设置了新式课程《国语》《算术》《历史》《地理》《音乐》《体育》《常识》《军事》等。
    当时学校聘请了大批青年教师,学校成为宣传进步思想的阵地。每逢礼拜一上午,全体师生约五六十人集中在小礼堂的孙中山像前,由老师带读《总理遗嘱》,然后向总理鞠躬,静默3分钟。
    李竞华是思想进步的女教师,她热爱学生,鼓励妇女解放,经常劝说妇女改变 “缠脚”自缚的习俗。张竞生、许茂老师两位德育教师经常宣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思想,指导学生自制鞋袜等生活用品,大力宣传军事、科学知识,组织学生晚上到山脚下观察磷火,破除原来害怕“鬼火”的迷信,同时组织学生到大岽墩进行野营训练。
    育英学校办学二十多年间,弦歌不缀,无论环境如何恶劣,物质如何困难,师生皆齐心协力,努力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薪火相传,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批人才。
    任教的老师中有林虑可后来当上南澳县教育局长、代理南澳县长,林崇经当上了桑田乡长,林劭贤当上了广东潮剧院编剧。桑田沦陷后,林崇经在撤到金玉柳岗国统区途中遇害,其在屿后宫前的两层楼住宅被日军拆毁(现存旧址)。据陈邦宪族人介绍,1935年汕头大中中学高中肄业后,因系振先堂姻亲,陈邦宪受聘于桑田任教,1938年回西胪乡任乡长兼抗日自卫队大队长。据参加过抗日自卫队的老队员庄兴钟介绍,当时日军占据桑田后,多次进犯竹林、西胪,因自卫队能及时接收到陈邦宪在桑田任教的同事收集到的情报,使日军的袭击行动屡屡受到抗日自卫队的伏击而未得逞。特别是1944年5月15日,为西胪抗日武装提供准确情报,一举击毙日寇49人,取得重大胜利。
    1936年,潮阳县政府通令各乡设中心国民学校,以政府备案的方式将各宗族创办的学校纳入国民学校系列,但因不久抗战爆发,此项工作被迫停滞。抗战胜利后,各乡私校始正式全部纳入国民学校,1946年育英学校合并入新成立的桑田镇中心国民学校(首任校长萧元海)。
    人生七十古来稀。育英学校并校至今已整整七十周年了,当年学校筚路蓝缕的创办历程,已渐渐淡出桑田人的记忆,但作为民国年间潮汕乡村基础教育的一个片段,却是值得我们久久铭记的。

你是本文的第58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7、17
作 者: 蔡向葵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