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洲惊现圣旨牌,揭开一段传奇——开国大将入潮 最新 图1张

    潮州卫(现汕头)蓬洲所城古韵悠扬,人文鼎昌,笔者沉潜品味经年。9月20日,笔者又一次穿行于蓬洲所城幽深古老的小巷,竟与明太祖朱元璋封赐给开国元勋陈存实的一块木制“圣旨牌”不期而遇,着实让我惊喜莫名。当皇封圣旨牌重见天日,重新进入世人视野的瞬间,即告元末明初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再次“粉墨登场”了:这段传奇就是明朝开国元勋陈存实、陈纪常(明武略将军)父子入潮建设潮州卫蓬洲所城、辅国卫疆,与潮州结缘鲜为人知的故事。
    赫见木制圣旨牌
    当天下午3时多,笔者漫无目的走在蓬洲所城的蓬东街,偶遇一位面相憨厚老实、脚踩拖鞋的村民。当我准备与之擦肩而过时,村民一下子站住看了我一眼,腼腆地说“好面熟”。我礼节性“自我介绍”。村民一听,热情邀请我到附近的陈氏宗祠座谈喝茶。在陈氏宗祠,村民自称是明代开国元勋陈存实的第十六代孙,叫陈贤居,今年66岁。一谈起先祖入潮的诸多事情,陈贤居连称:“我没有文化,要我的侄子辈陈家腾才熟知那段历史。我立即叫他过来,和你说一说。”一会儿之后,陈家腾来到陈氏宗祠。他说他今年已经74岁,是陈存实第十七代孙,早年在蓬洲的学校读书;参加工作后,辗转佛山等地,最后在佛山的教育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因留恋故土的一草一木,遂回家乡定居养老。回乡后,陈家腾看到家族的族谱遗失、先祖的历史中断,于是立即投入收集文物、查看县志等复原、收集、汇拢历史资料的工作。
    在陈氏宗祠,陈家腾迅速从祠堂的一角抬来一块木制的牌匾,连称这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先祖陈存实的“圣旨牌”。只见圣旨牌系由很好的杉木制成,底色为釉红色,大部分色彩已经脱落,显得斑驳杂陈;而圣旨牌的边角也已经被人为铲磨,牌面凹凸不平,木质外露,形相感不佳。陈家腾称“圣旨牌原来有22行字,如今只余下5行字”。现存的字样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举贤用才尽职,斯为官之美,驰驱献绩,报功膺锡,类之仁尔。南京镇江府金朝县陈存实,忠义素风,经济出众……”,其余的17行字已经被破坏,再也查不到原文。但现存的几十个字已经是无价之宝,能读出其意。其大意为南京镇江府金朝县人陈存实,素有忠义,仁孝俱全,智勇善谋;今封赐南部海疆一隅的皇土,以使其父子继续为国驱驰,忠心耿耿,殚精竭虑,保护南疆,安抚边民……
    谈起开创蓬洲所城的4位指挥都有明太祖的圣旨牌,为何只有陈将军的能够保存至今?陈家腾感叹一声:“此宝物也是历经劫难啊”。原来,建国后的土改时期,圣旨牌分给了蓬洲村的一位姓庄的单身贫雇农。庄姓的贫雇农因一贫如洗,家徒四壁,没有睡觉的床板。他也不知道这扇“木板”的含金量,反正“物尽其用”;于是就把分到的革命胜利果实圣旨牌作床板使用。有时睡着睡着就感到牌子上凸起的木刻字硌到腰骨,扎得很,太不舒服了,就没有多想,用一把铲子将背部以下的木刻字铲掉;由于枕头刚好垫在幸存的5行字上,终使部分木刻字逃过一劫,保存至今。也许是“前世姻缘已定”的缘由,后来庄姓贫雇农入赘一位陈氏宗亲之家,并生儿育女,自然儿女都姓陈,报了得到陈家女先祖财物之恩,也算成就一段百年佳话。
    陈家腾还将置放于祠堂一角的明武略将军、第二代先祖陈纪常的墓碑翻转过来,让笔者拍照,并称这是墓穴被人为破坏后,墓碑从附近的荒草堆里捡回来放在祠堂以保存下来的。
    父子奉旨建所城
    陈氏宗亲先祖皇封圣旨牌的发现,勾起陈氏族人对元末明初列代先祖那段风雨如磐激情岁月的忆旧,且其记忆长存于世世代代子孙的脑际心田,挥之不去。
    陈存实,南京镇江府金朝县人,为明代开国元勋。赖祖上洪福,陈存实家中颇有田地,在当地算得上家境殷实大户。陈存实生性豪侠,耿直智信,忠义善谋。幼年时就秉承家学,研文习武,恣游四海,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与朱元璋交厚。
    元末,在元朝统治者的血腥统治和残酷压迫下,百业凋敝,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官逼民反,各地起义风起云涌,群雄并起,逐鹿神州,诸镇割据;元朝江山,风雨飘摇。陈存实见山雨已来,天下群雄并起,遂散尽家财,聚集军兵,携带儿子陈纪常,追随朱元璋开疆拓土,建立王图霸业。随后几十年间,陈存实勇武善断,屡立奇勋。儿子陈纪常,因生得体态魁梧,孔武有力,胆略过人,在战场频频冲锋陷阵,攻心伐兵,攻城略地,夺隘克塞,为朱明夺取江山而出生入死,血洒沙场,马革裹尸。特别是在破陈友谅的战事中,陈纪常身先士卒,攻坚克难,冲锋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使敌军望风披靡,纳城纳土而降者不计其数。陈纪常为大明夺取江山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取得彪炳功绩,官位屡屡受到拔擢。直至明洪武元年(1368)被封武略将军、世袭指挥千户职;而父亲陈存实却因年迈告老赋闲。
    而此时,由于明初的东南海疆屡受倭寇骚扰,倭寇猖獗,蛮横无理,四处犯境侵边扰民。为防守海防,抗击倭寇,明太祖下定决心委派四百将军到东南沿海建100座所城。
    洪武二年(1369),明武略将军陈纪常奉圣旨牌,携带父亲陈存实(古墓在鮀东白马岭)等家属,一路辗转到达潮州府厦岭村,与先期到达的明代开国大将谢赣南、傅将军、江将军会合,并一起决定在蓬洲都之厦岭渔村建设蓬洲守御千户所。建所城初年,谢赣南守南门(为主理),陈纪常守东门,傅将军守北门,江将军守西门。四位开国将军分工合作,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于发生“厦岭之乱”,朝廷将所城内迁,改置于鮀江都之西埕诸村,仍以蓬洲所城称之。蓬洲所城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建成。所城城墙周长640丈,高1丈5尺。开4个城门,有月楼4座。城外有护城河,河长750丈,深1丈,宽2丈。可惜陈纪常将军未能看到蓬洲所城内迁便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英年早逝留遗芳
    在蓬洲所城(早期在如今的汕头厦岭路至乌桥一带),陈纪常和战友们团结合作,戍边固本,忠勇辅国,整肃军纪,抗击倭寇,保卫海域,经文纬武,安抚军民,守护南疆,修文彰武,存信明义,建设蓬城,整修器械,为朱明江山的稳固立下彪炳功绩。
    由于多年戎马倥惚,陈纪常劳累过度,积劳成疾,于明洪武十年(1379年12月)英年早逝于任上,终年36岁。陈纪常死后葬于蓬洲陈厝山,因前些年古墓被破坏,只能从保存下来的墓碑背面看到“明洪武十年立”的字样。令人扼腕长叹!
    陈纪常离世后,官职传至儿子陈吾静。陈吾静因治所有方,明洪武三十年封武德将军;至第八世陈可山、陈可泰,已是明末崇祯年间,此时的陈氏宗祠刚刚建成;随后的子孙,也终于恢复平民本色。
    “如今家族得以繁衍,就是先人最大的快慰。”陈家腾无限感慨地说。

你是本文的第46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10、30
作 者: 谢昇秀 文/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