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24年,汕头埠即有公共汽车行驶,当时系广华隆行车公司购置6辆4缸福特汽车,车顶盖帆布,乘客从车后部上下车,单线行驶于火车站至崎碌之间。 中国最早的公共汽车产生于上海,而汕头作为沿海港口城市,同样较早就出现公共汽车。在王瑞忠先生的《城旧影》中,有多帧旧影出现了公共汽车的身影,让我们见识了几十年前的公共汽车影像。 1924年,汕头埠即有公共汽车行驶,当时系广华隆行车公司购置6辆4缸福特汽车,车顶盖帆布,乘客从车后部上下车,单线行驶于火车站至崎碌之间。不久因客源稀少,亏蚀10万余银元而停行。至1933年,汕头市政府组织长途汽车管理处,负责管理公共汽车,并实行招标承办,收取承办费或行车捐,并由警察局派员稽查,具体运营则仍由私商负责。同年5月,汕头善利长途汽车公司承办一条自永平路头,经升平路至崎碌吴厝祠,全长1.5公里的公共汽车线路。1934年3月,政府采取行政手段,要求私营汽车公司派车联营,行车线路有2条,一是自永平路,经升平路、外马路至崎碌时中学校,另一线是起自火车站,经新马路、升平路、永平路、外马路至小公园。汕头沦陷后,公共汽车停运,市民出行只能乘坐人力车。1946年初,汕头市内公共交通由通安汽车公司承办,共有公车5辆,行车线路与前相同,此情况一直维持至1949年底。而民国时的公共汽车票价均为单次零售,1928年至1934年票价较稳定,每人0.1元。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1947年11月,每人须2500元,至次年1月后即上涨为3500元。 新中国成立后,汕头公交逐渐由公管私营转向公管公营。1950年5月以前,由汽车同业公会组织私营汽车公司派车联营,尔后转由私营的丰乐汽车公司经营。1952年10月起为广东省运输局汕头汽车运输总站经营。1953年12月,地方国营汕头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后,实行盈利交地方财政,亏损由地方财政补贴的包干办法,车辆设备购置与站场设施等基建投资,则以计划部门批准后在城市维护费中列支。1956年10月,财政拨款2.3万元,购置40座新客车1辆,1957年7月再拨款9.6万元,购置50座客车3辆,另由政府拨给1辆,共有汽车7辆。是年9月,增辟线路1条,从潮汕汽车站起,经新马路、升平路、小公园、安平路至西堤码头,全程2.4公里。这条线路贯通汕头埠南北,且与水陆对外交通联接。1958年3月,外马路线路延伸接中山路、新马路,经小公园、升平路、永平路再回外马路,循环行驶。这一时期,公车票价从原来的人民币0.1元,调整为以1.4公里为一段,收0.04元,坐2段收0.08元,坐3段以上收0.1元,儿童半价。 1960年后,汕头的公共汽车发展至10辆,1963年汕头又制定《标价管理暂行办法》、《成本管理制度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制度,使公共汽车的经营更加规范,在王瑞忠先生的摄影中,也出现了公共汽车。1966年至1971年,汕头埠的公交车车辆与线路均无增加,1972年后,汕头的公共汽车逐年增加,至1976年底,共有汽车40辆,营运线路6条,专车线路2条,总长51.81公里,年客运量1776万人次。1977年至1978年初,再辟专车线,至1980年,公共线路都按实际营运进行调整。这时期,汕头出现了挂接公共汽车:这类公交车以两节车身来增加长度及载客量,并在两节车身间加设可伸缩的接合位置以辅助转向。从1963年6月起,各路公共汽车先后实行月票制,1966年12月,汕头市物价办调整公共汽车月票价,统一分2种,一为市区3条线路通用月票,票价3元,另一为全市包括市区和郊区月票,票价3.5元,调整票价于1967年1月起施行。月票制至1980年2月全面取消,乘客乘车一律购买零售票。 1980年后,随着汕头城市建设的发展,公共汽车线路不断调整、延伸和增辟,这期间的前后几年,汕头公共汽车运营每年均盈利数万元。 随着汕头经济特区范围的扩大,人员交通日趋活跃,公共汽车也顺应发展,投入新双层公共汽车进行运营,车身喷上彩色广告,让人感受到汕头这座百载商埠的浓浓商业氛围。双层公共汽车即是车厢分两层,这样使载客量更大。一般车长10米并容许站立的单层公交车可载客约60位,而长度相近的双层公交车则能运载约130位乘客。 从1965年至1995年,王瑞忠先生摄下的这些汕头公共汽车照片,已成为一幕幕难忘的旧景,记载着公共汽车在汕头不断发展的历史缩影,见证了汕头城市变迁的步伐。
|
你是本文的第73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3、28 作 者: 陈嘉顺/文 王瑞忠/图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