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祠修缮征集抗战文物引关注 羊城汕籍离休老人捐赠七册抗日史料 最新 图1张

    汕头中山公园忠烈祠修缮工作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3月,市政协文史委向全社会征集与抗战相关的实物、图片或故事,得到不少热心人士的积极响应。
    在广州安享晚年的85岁离休老干部杨伟得知此事,专门邮寄了自己收藏的七册抗战相关史料书籍,还亲笔撰写了两篇抗日时期的回忆文章,一并寄到汕头。
    日前,记者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曾参加韩纵支队的杨伟老人,听他娓娓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点滴回忆。
    学校被占成为日军军营
    杨伟出生在1929年,童年是在汕头外马路长仁里度过的。1939年6月21日汕头沦陷后,他被迫疏散到揭阳。1943年,杨伟入读揭阳真理中学。当时的真理中学就在进贤门外一所祠堂内,因为战乱,杨伟和同学们白天常常听到机关枪声音,他还曾目睹一位同学在学校里被枪射中身亡。日军入侵后,学校暂停授课。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真理中学才复课。
    1945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杨伟兴高采烈到学校报到注册。让他意料不到的是,经历了日军的侵占,宿舍已经变了样。“当时大家吓了一跳,宿舍每间卧室两旁全是日本军人的统铺,墙上还贴满了日本兵的名字。”
    杨伟清楚记得,有“福田野夫”、“赵山寿夫”、“姿三四郎”等等,墙边放着三八式步枪枪架,操场上还有日本军队练习刺杀用的草人。“不少教室受到破坏,一片狼藉不堪。”杨伟听校工林伯介绍说,日军占领揭阳县城时,真理中学被占为日本军营,日军投降后,有三个日本军官在楼梯下自杀,侵犯潮汕的几千名日军则被集中在汕头的礐石,准备遣送回日本。
    曾租住日军慰安所旧址
    由于学生宿舍尚未修复,经同学介绍,杨伟和其他三名同学在榕城进贤门附近的松安里租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房间住下。
    松安里是一座三层楼的洋房,每层楼有一厅六房,房东太太是印尼华侨,楼下有两间房出租给学生住宿。当时,杨伟他们进门一看,只见室内已有一统铺式的床,构造与真理中学日军住过的统铺大同小异,房东解释说,松安里是印尼华侨房产,揭阳沦陷时被日军侵占,作为随军慰安妇所所址。
    有一次,杨伟看见几个小孩在松安里大门口吹气球,孩子们说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很好玩。房东太太看见后,大声喊道:“这是军妓用的避孕套,很脏,快扔掉!”“那时,我才明白慰安所是干什么的。”杨伟说。据房东太太介绍,日伪时期,松安里日军慰安所住有慰安妇十多人,她们都是从沦陷区抓来的良家妇女,大多是10多20岁的年轻姑娘,被日军抓走,当了慰安妇,遭受非人虐待。
    难忘开学首课控诉日寇
    说到此处,85岁高龄的杨伟变得愈加激动,他又紧接着告诉记者,还有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初三开学第一课上师生控诉日寇侵占潮汕的滔天罪行。
    开学第一课上,童子军助教陈富安照例点名后,看到全班同学个个平安回校,十分高兴,激动地说起自己在1944年底日军侵占揭阳城时惊险的遭遇。
    日本军攻入揭阳城时,到处杀人放火,烧、杀、抢、掠无所不用。揭阳真理中学被日军侵占为军营,陈富安被日军抓去做挑夫,白天从县城出发,晚上到达西门外新墟乡。日军为了显示军威,杀人灭口,命令挑夫们每三人一组蹲在村边的茅坑边,穷凶极恶的日军举起军刀斩杀挑夫,并将尸体一一踢进茅坑。当轮到最后一个人——陈富安时,他自己已经吓得魂不附体,几乎失去知觉,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却摆摆手示意陈老师赶快离开。陈富安老师才捡回了一条命。
    当时,听说这些,杨伟老先生热泪盈眶,他还清晰记得,当陈富安老师讲完话,班长杨同学又接着说出了揭阳城沦陷后自己的遭遇。班长说,当时每个要通过日军哨站的中国人都要弯腰,向日军行礼,他亲眼看到汕头存心善堂的一位职员因行礼时弯腰角度不够90度,被日军用“老虎背猪”的方式当场摔死。紧接着,又有一位汕头籍的陈同学控诉了日寇屠乡惨案的始末。
    1941年5月26日,日军对汕头市郊鮀浦乡发起了报复性的屠乡,杀害近百人命,烧毁数十处房屋。当日凌晨,日军数百官兵进入鮀浦乡时,已有许多村民闻讯迅速逃避,逃避不及留在村里的只有少数老弱病残者,那些人被日寇赶到位于村前的三池仔集中杀害。日寇还用刺刀直刺这些人的肚皮,然后踢进池塘中,死者的鲜血染红了大池塘。其中最悲惨的,要数牙科医生来好父子,同日被害,遭受灭户之灾;而村民魏春燕全家也被杀害,因而如今空存魏屠巷之名,已不见魏氏后人了。60岁的村民郑亚丑,也在同时同地遭受到了灭户之灾。村民陈水声行动不便,当他在家里听到敲门声,就和平时一样出来开门,谁料被日寇的刺刀一刺而死……
    “正当大家在聚精会神倾听同学控诉日寇血洗鮀浦乡的罪行时,下课铃响了,全班还沉浸在无限悲痛中……”杨伟老先生回忆说,那节课的最后,陈富安老师说了一句话:“任何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都要记住日寇对我们的伤害,要学会自强!”
    捐赠书籍号召人们爱国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当回忆起这一幕幕,杨伟老先生仍历历在目。他不仅对老师说过的话谨记于心,对汕头这座城市也时时牵挂。
    今年4月中旬,亲戚从汕头到广州探望他,问他需要带些什么特产?老人家回答的是:“带几份汕头的报纸。”于是,他从报纸上看到了汕头忠烈祠修复的喜讯,还得知汕头市政协文史委在征集抗战资料。
    热心的老人家赶紧找出了家中的抗日书籍,联系文史委工作人员,不出几天就将书籍资料寄到汕头。包括两篇亲笔书写的回忆文章和《抗战歌曲100首》、《抗日战争时期青年运动专题论文集》、《抗日战争时期广东青年运动》、《抗先研究》、《东江英烈传》、《广东党史资料》(第四辑)、《广东党史资料》(第八辑)。杨伟老人希望更多人了解抗日时期历史,更加爱国、爱家,将汕头这座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你是本文的第68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5、24
作 者: 林琳 方晓旻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