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首所分校设在潮州 最新 图1张

    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是一个非常值得海峡两岸民众纪念的日子。90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1925年,为培养更多的国民革命军基层干部,黄埔军校在潮州首设分校,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青年才俊。这些学员之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军事政治骨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是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学校第一所分校,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黄埔军校分校之开端。
    潮州分校创建始末
    1925年,随着大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黄埔军校也迅速发展壮大。为培养更多的国民革命军基层干部,黄埔军校先后在潮州、南宁、长沙和武汉开办四所分校。
    潮州分校是黄埔军校设立的第一所分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称:“该校之有分校,当自潮州分校始……”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占领潮汕后,为解决随军东征的第二期学生的补课问题,拟在潮安县城筹设分校。未及一月,学生奉命返回黄埔军校,分校也同时结束。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占领潮汕后,决定潮州分校复校。此时身兼数职的周恩来,受命担任潮州分校的早期政治部主任,为分校创立和开展政治工作倾注了一番心血。
    潮州分校校址设潮州城内湘太马路(今中山路中段)的李厝祠。一帧历史相片中可看出,大门一侧挂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招牌,两侧斜挂着“青天白日”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厅悬挂牌匾一块,横书“破釜沉舟”四字,里墙书写着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內容“民族 民权 民生”。两侧悬挂布制对联,上联为:“革命尚未成功”,下联为“同志仍须努力”。分校仿照本校建立组织系统,设立校长、党代表、教育长,政治部、教官部、校长办公厅、军需处、副官部、总队部和卫兵排。
    1925年11月12日,潮州分校开始招生。从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独立第二师、十四师选考下级干部348人,编成学员队;从惠、潮、梅、海陆丰各县招考中学生512人,编为入伍生大队。由于入学人数比预定人数更多,故设学员三队。在李厝祠旁边搭葵棚作为学生教室和寝室,之后李厝祠房屋不敷分配,便将入伍生分驻于金山中学及李厝祠后面的郭家祠。12月下旬,入伍生第三队也入校,城内已无空房可容纳,又把驻扎在海阳学宫的第一师第一团迁入李厝祠对面的黄厝祠,海阳学宫略作修葺后分配给入伍生住宿。
    11月18日,潮州分校举行开学典礼。蒋介石兼分校校长(后何应钦),汪精卫兼任党代表,周恩来兼政治部主任(后刘康候、何正书),何应钦任教育长(后邓演达),王昆仑任秘书兼政治教官(后王逸常)。同时聘请黄埔军校熊雄、恽代英、萧楚女等几位共产党员为政治教官;军事教官有陈勉吾(骑兵教官)、张光(炮科战术教官)、张镜澄(战术教官)、方万方(工兵教官)、张岳嵩(战术教官)、张永观(兵器教官)等。聘请共产党员李春蕃(马克思主义原著翻译家)、李春涛(国民党左派、周恩来称之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到校授课。在分校任职的,还有办公厅主任王纯祖,政治部宣传科长兼政治教官杨嗣震,总队长兼学员大队长李卓元等。潮州分校的组织机构体现了国共合作的特点。其军事教育内容及训练全部参照黄埔军校本校,政治教育则着重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课程有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史、帝国主义侵华史、世界革命史、社会主义等15门政治课程。
    1926年3月,黄埔军校校名由陆军军官学校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潮州分校校名也由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1926年6月1日,潮州分校第一期学员队348人全部毕业,与黄埔军校第三期同等待遇,分发第一军各师见习。第一期入伍生大队入伍期满,正式升入学生队,称为潮州分校第二期;同时补入第一军下级军官50人,参加受训。1926年12月底,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与黄埔军校第四期同等待遇,毕业学生380人,分发国民革命军各军,参加北伐。这些毕业生在北伐军各部队中担任军事或政治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的历次战斗,先后有近200人伤亡。这些烈士的名字载入黄埔军校同学会荣哀录。
    从潮州分校走出来的将军
    这里所指的将军,是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中的著名将领,主要是担任军以上职务的少将以上将领。笔者从王永均编著的《黄埔军校三百名将传》一书中查阅到,从黄埔军校潮州分校走出来的将军共有6人,他们分别是王昆仑(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毛人凤(国民党追赠上将)、方靖(国民党中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蒋志英(国民党少将)和戴之奇(国民党中将)。
    王昆仑(1902-1985),笔名太愚,江苏无锡人。1926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同年7月以后,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昆仑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开始探求救国自强的政治道路,开始了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长期从事民主运动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王昆仑先后担任多项要职,对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对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建设,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人凤(1898-1957),又名毛善馀,字齐五,浙江江山人。1925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后因病离校。毛人凤在随后20多年的军人生涯中,充当国民党军统局、保密局的特务头子。1957年在台湾病逝后,被蒋介石追赠为陆军上将。
    方靖(1900-1990),原名柳溪,字海濂,江苏江都人。1926年5月,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机枪营第二连少校连长的身份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保留少校军衔,分在学员第二队受训。同年12月,从潮州分校毕业。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兵站总监部监护队少校队长,后又改任第一军辎重营少校营长,随军北伐。1944年,方靖当上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将军长,解放战争时被俘,成为战犯。1966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释放,从此获得自由。
    杨嗣震(1895-1927),中共党员,原籍江西九江,生于湖北黄梅。1925年2月,杨嗣震随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任政治部科长。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任东征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2月,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复校,杨嗣震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政治教官。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南昌起义爆发后,被党组织派回潮汕,准备联系李春涛等人发动群众做好策应工作。到潮州后,即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9月15日惨遭杀害。
    蒋志英(1902-1941),字伯清,号志槎,浙江诸暨人。1925年11月,蒋志英南下广东,考入潮州分校第一期。1926年6月毕业。参加北伐战争,任排长。后升任连长、营长、上校团长等职。1940年,蒋志英任浙东沿海台州守备司令部少将司令官。1941年在对日军作战时被刺穿胸部牺牲。
    戴之奇(1904-1946),贵州兴义人。1923年考入武昌师范大学预科。1926年5月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同年12月毕业,任第十四师少尉排长,后任连长,随东路军参加北伐。1946年,任国民党第六十九师(相当于军)中将师长,在与我华北野战军战斗中被击毙。

你是本文的第88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6、23
作 者: 陈楚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