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红头船乘风破浪远航东南亚 最新 图1张

    “潮汕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至少可溯及秦汉时期,而海上民间的交通往来,则可前推至先秦时期。潮汕地区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点点史迹,是‘南海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邱立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简明扼要地表示。
    潮汕进入“海丝”的繁荣阶段
    邱立诚介绍说,潮汕地区的海上活动,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之石器时代。在南澳岛象山发现的一批打击石制品,形体细小扁薄,石料为石英砂岩或石英岩,器类有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钻等,同时在地层中还采集到一件原始陶片,这是潮汕地区迄今最为古老的人类文化遗存。这是远古人类在潮汕地区渡海到岛上生产活动的最早物证。汉唐是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并逐步走向繁盛的时期。潮汕地区虽不似广州(番禺)、徐闻、合浦等地在汉代已有对外通航的港口,但海上航路对于潮汕地区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澄海龟山建筑遗址是一处汉代官署遗址,位于海岸不远处,遗址中出土了铜铁器,并有铸造铜铁器而遗弃的废渣,其时潮汕地区并无产铜或产铁,这些铜铁器原材料应来自于外地,更多的可能是从粤中广州地区从海路输入,因广州有较发达的造船业和铜铁器铸造业。澄海龟山汉代遗址还出土有玛瑙珠、玛璃耳珰等饰物,这类饰物在广州、佛山、徐闻等地汉墓多有发现,一般认为是从海外输入,潮汕地区虽然发现较少,但也反映海外物品在汉代已输入潮汕地区,这是潮汕地区参与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活动的实物例证。
    邱立诚告诉记者,宋元明清是潮汕地区进入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阶段。宋代粤东“陶瓷之路”繁盛一时,潮州窑享誉中外,出入韩江的海舶帆樯林立。南澳当时亦是出入韩江的必经之路,宋人在岛上挖井以供过往海舶商船使用。南澳岛西山大潭东侧的摩崖石刻就反映了这种情况。石刻有“乙未政和五年”所刻“女弟子欧七中舍井一口乞平安”、“癸巳十一月记”等字,这与宋代中外海舶商人造南华寺木雕罗汉像的情形是相同的。南澳岛上的“舍井”应与出海贸易的潮州商人有密切关系。此外,汕头开埠后,江南各省通过汕头港销往国外的瓷器数量也很大,被海外诸国通称为“汕货”或“汕头瓷器”。如香港艺术馆陶瓷展览中陈列的两件瓷器,一件为褐釉白花花卉纹盘,另一件为红绿彩飞鸟花卉纹盘。这两件瓷器显然不是潮汕的窑口生产,但被香港及国外学者认为属汕头窑器,实质也是外省区窑口的产品。这两件瓷器是否由汕头港外销亦未可知,不过由此可见清代汕头港在海外有相当大的影响。
    澄海红头船善走南洋深水适合远洋贸易
    “潮汕地区海外贸易一直在进行,除史籍有所披露外,文物资料亦同样有所显示”,邱立诚说。比如,1988年在澄海莲下镇建阳村出土的一批西班牙银币,共99枚,制作粗糙,是用手工捶打制成。银币正面文字译文为“西班牙与印第安国王查理二世”,正面图案为十字架与双狮双城,背面为盾形图案。纪年为公元1691-1699年,即清康熙三十年至三十八年。其时澄海樟林港正处于粤东沿海贸易恢复发展的时期,这批银币无疑是欧美商人来粤东进行贸易的其中一批货币。由此推断,粤东地区在清代前期与海外有直接的贸易关系。又如,澄海发现古船甚多,仅据《澄海县文物志》统计就达25艘,其中不少当与海外贸易有关。清代驶往日本长崎、东南亚暹罗等地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船中,有一种来自广东的红头船,1993年中日联合在日本举办的《中国南海沉船文物为中心的遥远的陶瓷海上之路展览》中就展出了红头船的模型。这种商船多数从潮汕地区的港口出发,1972年在澄海东里和洲村出土的一艘双桅红头船残骸,长28米,船舷板上有“广东省潮州府双桅壹佰肆拾伍号蔡万利商船”等字。1971年东里南洲还出土过一艘红头船,身长39米,宽13米,有49片壁板,船上设五层舱房,船的木料为泰国楠木,使用铜钉拼制,船上还有瓷器及铜钱,无疑是用于远洋贸易的商船。据研究,经由樟林港到海外贸易的中国商船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十分频繁,由于红头船利于破浪,善走南洋深水,因此广东商人“往东洋者十之一,往南洋者十之九”,其中来自潮汕者最多。反映了潮汕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潮汕地区海上活动遗迹见证海运发达
    邱立诚告诉记者,有关潮汕地区海上活动的文物遗迹,还有分布各地的天后宫、妈祖庙、天妃庙。据调查,今汕头市区内有老妈庙,又称娘妈庙,是汕头未开埠前夏岭村村民所建;妈屿岛上则有新旧两座天后庙,香火历久不衰;南澳岛深澳的天后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规模最大者为澄海樟林的妈祖新宫,占地十亩,合今6600多平方米,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建成,此庙前身为明万历八年(1580年)所建的一间规模颇小的妈祖宫,清代前中期樟林港成为潮汕地区最大的港口,因此而改建大庙,以适应出海人数增加香火鼎盛的需要。此外,在潮阳后溪亦有天后庙。天妃庙、天后宫创始于福建莆田湄洲岛,是祀奉宋代林默娘,嗣后发迹于泉州天妃庙、天后宫,由此也表明潮汕地区与泉州海交关系之密切。其时关帝亦被尊为治水之神,汕头市龙华路的老妈庙便与关帝庙并立而建。我国东南沿海以及世界各地的这类庙堂都是船家祈求海神保护的场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古以来潮汕地区海上活动一直繁盛。

你是本文的第65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8、19
作 者: 周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