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公布,全国共1900余处之多,广东只有32处,在全国排名靠后。而揭阳,有3处古代建筑入围,实现了本境“国保”零的突破,在广东本批“国保”中也占较大比例,算是可喜可贺之事。从这一批次入选的“国保”名录中,窃以为,揭阳在“国保”申报上,“潜力”仍大。
  以广东本批入围的各处“国保”作为参照,揭阳“发展”空间可指向于遗址,有普宁虎头埔、云路中夏等处;可指向于古建筑,有众多的古建筑群、宗祠群,以及大量的单体民居,纪念、宗教、教育建筑;可指向于古代石窟石刻,如钱场岩,如莲果庵摩崖石刻、黄岐山石刻;可指向于古建中的城池遗存,如县治子城、靖海古城、青屿汛城等。至于近现代有代表性的各类建筑物,也存量甚大。
  必须对古代建筑遗存的价值有着正确的认识,而不以急欲拆迁而贬低之;必须对古代建筑的遗存的维修有着科学的规范的方法,而不以追求好看而破坏之;必须对古代建筑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有着准确和贴切的描述,而不以外行的胡拼乱凑而降低之……那么,以现存文物,可以入围“国保”者,以我所见,甚为壮观。
  诚然,揭阳没有南雄“南粤雄关与古道”知名度那么大、文献记载频率那样高的古建,没有梅江“人境庐和荣禄第”知名度那样大、文献记载频率那样高的名人故居,没有罗定“龙龛岩摩崖石刻”知名度那样大、文献记载频率那样高的文化的遗迹。但是诸如“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汕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之类的文物,揭阳恐怕不难发现与发掘。
  重要的是,揭阳必须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三十年的文化发展,揭阳社会文物保护兴趣与热情确实空前提高,这从文物申报的数量与日俱增就可看到。但是,时至今日,揭阳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却还有限。文物保护意识有限表现于前论的三个“必须对……而不以”的有待提高。
  只有认识到文物的保护,即可抬升区域的文化品位,丰富传统教育和旅游的资源,而又能够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但必须守护、守望,更可以合理利用。有着长远利益,同时还有现实利益时,人们才会自觉地去身体力行,也才会有文物申报的感性的热情与保护利用的理性的态度。才可能让那些具备条件的遗产源源不断地进入法律保护的序列,而其价值在保护之中显现与释放。
  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观,保持恰当的期望值,揭阳丰富而且高端的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在内的文化遗产,就可以通过有序的累积和抬升,助力揭阳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提升揭阳城市软实力,为揭阳快速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我们欢呼揭阳学宫、古榕武庙(北门关帝庙)和丁氏光禄公祠晋升“国保”序列,更应在文物保护这一文化工程建设上,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你是本文的第460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3-05-13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