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市博爱路北段应该作为汕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起来,这其中有潮籍两院院士侯祥麟的故居镇园,有传说中的翁照垣将军故居,有骑楼建筑,连路名也有历史涵义。
汕头市外马路167号,现在的抽纱旅游商场,旧称镇园,是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侯祥麟的故居,外马路165号是市民传说中抗日名将翁照垣的故居。这个街区,沉淀着昨天的故事。 关于侯祥麟故居 近半个世纪前我就知道我就读的学校所在地商业街有当代科学家侯祥麟的故居。近几年,我才知道侯祥麟最有代表性的故居是位于外马路和博爱路交会处东北角的镇园,而知道镇园,却也很有些年头了。上世纪60年代末,在粤东山区当知青的我,通过各种渠道寻觅各种书刊来填充我的知识欲壑。有一次,我得到半本断篇残简,里面一篇缺头缺尾的文章,按行文口气应是一位老革命战士的回忆文章,有一段文字的大意是:“1927年10月1日凌晨,高热未退的周恩来同志强撑病体,在外马路镇园门前召集南昌义军队伍,宣布义军撤出汕头市。”遗憾的是,这半本秘不示人的断篇残简(当时的绝大多数书籍都有可能成为禁书、“毒草”,所以必须“珍藏”),在一次灾难中焚毁,有关镇园的这段文字记录我就不知到哪里找了。记下,备考。1980年,参加潮汕“七日红”的革命老战士柯鸿才先生跟我说周恩来当时借住在镇园。他的话我认为只可参考,因为他没有参加汕头市内的战斗,他当时坚守在潮州竹竿山。他讲述汕头市内的斗争情况,应是事后听他人所说,不足为据。不过,几个老三轮车工人的指证就比较可信了。因为他们有的是亲历者,有的是亲历者的亲属,1976年,70多岁的老三轮车工人,解放前的人力车工友扁叔告诉我,他们一班工友,在陈达民(“七日红”之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成为烈士)的带领下,那天凌晨护送义军撤出汕头,集合地点就是镇园,现在的汕头抽纱公司门市部。扁叔还说,“七日红”那几天,镇园那角地方很热闹,因为义军伤员都送到镇园隔邻的博爱医院医治。我当时是为编写《汕头市三轮车工人阶级斗争史》展览会的脚本而向老工人采访收集到这些材料的。再后来,我阅读到有关博爱医院的材料,印证扁叔所言不谬。在镇园这个街区,上演了中国革命一出轰轰烈烈的折子戏。 关于博爱医院 博爱医院是日本人1922年开创的,原名宏济医院,院址在联和里西巷,后扩大规模,迁院址在镇园的东邻。博爱医院有一段红色佳话:潮汕“七日红”时,负伤的南昌义军将领陈赓入住博爱医院治疗。因伤重而来不及随部队撤离汕头,幸有护士李小姐掩护,才不致被国民党反动派搜捕到,后来,又在李小姐的帮助下搭乘开往香港的轮船脱了险。尹家民创作的传记文学《陈赓大将》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解放后,陈赓大将本人也曾写信托吴南生同志到汕头博爱医院寻找救命恩人。吴南生同志对此事的忆述见诸2011年6月26日《南方日报》由陈枫、许昌敏采写的《90岁吴南生讲述革命党史,汕头女护士智救陈赓大将》。 《陈赓大将》中有这么一段话:“到了汕头以后,陈赓住进一家日本人开的‘博爱医院’继续疗伤。起义军失利后,国民党军队开进城里,许多伤员都打点装束,离开医院。陈赓在日本人老板催促下,同副官卢东生一起离开医院,可是他一走到院子里,由于腿伤,一下子摔倒了。”解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当时住进博爱医院的,不仅有义军将领陈赓,还有其他负伤生病的指战员。 综观上面资料,可以有两种推断:第一,南昌义军进入汕头以后,周恩来等义军领导人借住镇园并联系了东邻的博爱医院为负伤生病义军指战员的医疗单位,所以义军撤出汕头之前在镇园门前举行简短仪式。第二,博爱医院是义军的指定医疗机构,当时发高热的周恩来同志也在这家医院治疗。因形势所迫,义军不得不撤出汕头市。周恩来同志就近选择博爱医院西邻的镇园门前为义军集合地点,宣布义军未来行动的动员令。这毕竟是推断,文史需要的是证据,录下备考。“镇园集合”这一节点很重要,它说明当年南昌义军撤出汕头市虽然战机不利,但仍然是有组织有策划有秩序的,显示了革命队伍的高素质。 由孙树源执笔的《汕头市中心医院院史》对博爱医院有记录: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博爱医院被民国汕头市政府接管,改名为“汕头市仁慈博爱医院”;1948年7月8日改组为“广东省立第一医院汕头分院”;解放后,五易院名三迁院址,最后的定名定址就是现在的外马路114号汕头市中心医院。博爱医院现在只是汕头历史上的文化符号。 关于翁照垣故居 在外马路与博爱路交会处的西北角,有一座带院子的历史沧桑感浓浓的西式建筑物。大概是1963年的一天,我走到这座建筑物的大门口,四叔父从里面把我叫住。四叔父是广东省第三建筑公司的干部。他这一声叫,使我抬头一看,发现大门口挂着这个公司的招牌。这是他们新搬迁的办公址。不久,四叔父到我家,跟我父亲聊起这座建筑物,说是以前的大人物翁照垣住的别墅。在及后几十年的岁月中,我又好多次听前辈人说起这座“翁公馆”,我以前无文史研究的意识,听了等于风吹过,并无细究。待到有心了解这些历史,知道的人都已作古,无法起古人而问。我手头有一册1946年使用的汕头市电话号码簿复印本,查到翁照垣的住所有两处,一是升平路217号,一是明惠巷7号,没有这一处。但电话簿无记录,虽不能确定此是翁照垣别墅,也不能确定非,录下备考。 保护镇园历史文化街区 笔者认为:应该将博爱路北段(南自外马路,北至民生路,包括传说中的翁照垣故居,外马路的香园,博爱路的路名)保护起来,将其定名“镇园历史文化街区”。 镇园,是侯祥麟的故居,是汕头市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已经过考察评定符合文保单位条件。 传说中的翁照垣故居,建筑特色鲜明,是汕头历史的一个硬标志,即使不是翁将军的别墅,也有保护的价值。类似的建筑还有香园等。 博爱路是1934年筑建的,因博爱医院而名,博爱医院已不存在,只存下这条路名作为记忆符号,而博爱医院因“七日红”的功劳,它值得记忆和纪念。博爱路有三段:海滨路至跃进路一段,东为人民广场,西为未竣工的工人文化宫和利鸿基大楼;跃进路至外马路一段,辟为不伦不类的步行街,这两段都没有历史的韵味,市民大多忘记其路名。只有外马路至民生路这一段,还有不少旧时建筑物,还有骑楼,是最有代表性的“博爱路”。 这个街区,有这么多的历史建筑物,还有不少待考的历史问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难道我们可以不要历史将它毁了吗? 如何保护镇园历史文化街区?愚见: 第一,以法为先,挂牌保护。侯祥麟故居的镇园,早已评定符合文保单位条件,应该立即办理手续,挂牌保护,其它建筑物诸如香园,传说中的翁照垣故居,应该进行考评,符合文保条件的,都尽快办理手续,挂上牌,让其受到法律的保护。今年人代会一号提案,是要立法保护老市区的历史建筑,如果真能出台这部法,镇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就有法可依了。 第二,公开情况,公平解决。据说侯祥麟故居保护工作落不到实处,很大的原因是开发商的理赔问题。原来这个片区已卖给开发商了。当时开发商买地皮是“猪屎价”,如今要讨回来作文物保护开发商要的是“天上价”。愚见: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经济问题,它涉及到汕头历史的保护问题,历史是人民的,因此应该作为公案来处理,公开情况,召开听证会,在法律的层面上公平解决。 第三,组织资金,逐个维修。民国时期的汕头市政建设的资金,大多是来自民资,是市民在政府的组织下自愿捐赠,如建中山公园,胡文虎捐建了中山公园的假山,我父亲是挑葱卖菜的小贩,也捐了几个“毫只”。这种多渠道组织资金搞市政建设的经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中国民主同盟创建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澜先生的家乡四川南充要植树造林缺少资金,向全国盟员募捐,聚沙成塔,办了一件好事。侯祥麟是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现在他的故居维修需要资金,石油化工业的大亨们不乏钱,我们难道不能开口向他们要这么一点点?树碑勒上捐赠者的芳名。这是相得益彰的好事。一柄钥匙开一把锁,其它建筑物视各自的具体情况筹资维修。政府职能部门要从中起桥梁作用。 第四,重视老城,均衡发展。城市的发展要均衡。而汕头多年来的客观事实是重东部轻西部,发展新区放弃老城,加速了老城的废弃。三年前忽然提出开发光华埠片区,立即使西北片区和老城区充满了生气和希望,房价也提高了。然而,这动议再也没有下文,老城和西北片区又陷入沉寂。这很能说明问题。有关职能部门应下定盘活老城区的决心,制定可行的“镇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措施,那么,一定能收获多重的效益。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