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记著名柑橘学家郑树雄先生 最新 图1张

    郑树雄,潮阳人,我国著名的柑橘学家,终生致力于柑橘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重要成就,为中国柑橘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事迹先后载于《共和国功勋人物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和传播研究所等单位主编)、《汕头市志》、《潮汕百科辞典》、《二十世纪潮汕海内外名人》(汕头历史学会主编)、《汕头文史资料精选·人物卷》、《潮阳县志》、《潮阳潮南人物志》、《潮阳文史1-21辑选集》、《潮南》总第103-104期、《潮阳报》总第532、982-985期等书籍和报刋。
    从潮汕大地成长起来的著名柑橘学家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这优美的诗句,正好是潮汕著名柑橘学家郑树雄一生的生动写照。作为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郑树雄先生留给柑橘界、留给社会、留给后人许许多多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可贵遗产。这些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宝贵。
    潮汕大地,人文鼎盛。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历来英才辈出,出身于潮阳的郑树雄先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哺育出来的优秀农艺代表。他从小就立下以农业科学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长大了以后,更是孜孜不倦地无限痴迷地投身于柑橘事业的钟情热爱和执着追求之中,为此耕耘了一生,奋斗了一生,终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毕生致力的中国柑橘的理论研究、园艺实践以及在柑橘科研创新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已连同他结满累累硕果的金色柑园一起,闪闪发光,千古流芳!为了中国的柑橘事业,郑树雄先生呕心沥血,进行科学的探索,业绩辉煌,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他为柑橘的防腐贮藏研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他为中国柑橘首次远销欧美、澳洲开了先河;
    他首倡柑橘上山的科学试验取得了重大成功;
    他编纂的第一部《潮汕柑橘》成为大学果树专业的教科书……
    1929年,郑树雄就读于中国第一所四年制农科大学金陵大学园艺系,在该校农学院首届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和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柑橘科学技术与产业奠基人、中国柑橘学会创会理事长的章文才一起,是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先驱、首先在我国高等学校设置园艺系的胡昌炽教授仅有的两名助手。
    潮汕柑橘香飘海外
    1935年7月,郑树雄在关于柑橘防腐贮藏的长期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同章文才、林超(后来成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中国地理研究所所长。1952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曾根据林超的考察成果为珠穆朗玛峰正名)以及金大同学林越(上世纪四十年代任饶宗颐主编的《潮州农林志》编撰,建国后任广东省柑橘研究所所长,是亚洲最大规模的广东省国营杨村华侨柑橘场创办人)、王浩真(建国后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副所长)等一起,在广东汕头将我国柑橘远运到欧、美、澳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柑橘学会主编的《章文才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文集·章文才传略》指出,这是“我国柑橘第一次出口伦敦”,“(中国柑橘)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优良的柑橘品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国际柑橘学会主席,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邓秀新教授2011年8月撰文指出,“郑树雄先生留给柑橘界、留给社会的对事业的执着,对柑橘的热爱,对通过利用地方资源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责任心,将永存千古。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到文化大革命被迫害而死,在几十年短暂的人生岁月中,郑树雄先生实现了让潮汕的水果香飘四海,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美好梦想。
    冒着抗日的烽火潜心研究试验
    1939年,郑树雄应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岭南大学植物生产学系主任李沛文(中央人民政府原副主席李济深长子,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李沛瑶的长兄)的邀请,到岭南大学潮汕柑橘试验场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他和建国后担任全国柑橘黄龙病和其他病毒病害防治协作组组长、顾问的林孔湘,时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系主任的郑天熙,王浩真,建国后担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的黄昌贤等一起,在艰难的环境中选育出大批优良的柑橘母株供繁殖之用。他们深知,在这河山残缺之时,每一寸的光阴都是前方将士用鲜血所换来的。研究人员真诚地希望,通过锲而不舍的研究工作,达到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支援前线抗战的目的。
    为促成留美的农业研究人员及时回归,时任香港中国银行总经理、后为全国人大第二、三届港澳地区代表的郑铁如专门致信同窗好友、中国驻美大使胡适,请他予以协助。岭南大学柑橘试验场1941年7月在遭受日本战机的疯狂轰炸被迫停办之后,柑橘良种选育的研究工作由李沛文、郑树雄、王浩真等一直坚持进行到建国以后,“为粤东柑橘产区、广东省国营杨村华侨柑橘场以及各地的柑橘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泰国农业实业家、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先生1948年回国后,也为郑树雄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积极的交流和协助,建国初期谢易初先生任澄海县白沙农场副场长兼技术员,他们更是来往甚多。
    建国后精心培养农科人才
    建国初期,国家大力组织当时产量居全国之冠的潮州柑出口苏联和东欧,换回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十分短缺的外汇、钢材等基础工业品以及援朝战争急需的重要物资。1949年下半年粤东全面解放之后,潮汕区支前司令部遵照上级的指示,立即着手筹办农林干部学校。1949年12月,郑树雄担任潮汕农林干部学校(后来成为华南农学院汕头分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园艺课长,后来担任中国柑橘学会副理事长的吴绍彝当时是郑树雄在该校主要的一名助手。郑树雄从实际需要出发,编著《果树园艺学》等教材,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潮州柑生产的发展,及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骨干。在校期间,郑树雄多次应国营潮汕土产公司和潮汕生柑出口联营处的邀请,为上述单位培训柑橘果实采收和包装、贮藏技术的学员共一千多名,每年到各柑橘加工厂具体地指导包装技术的工作,“为推动潮汕生柑运销现代化确立了良好的开端”。驰誉海内外的潮州柑对苏联和东欧的出口一直持续到1959年,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树雄在关于柑橘上山的试验研究中取得的成功经验,1952年12月、1956年1月和1959年受到来访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更生以及苏联科学院院士、柑橘专家哥凡尔加、华西列夫、茨基吉石维里、果戈拉节等的肯定,在国内外普遍推广,为柑橘大面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953年,党和政府委派郑树雄到海南岛负责筹办国家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的工作。在国营兴隆华侨农场,他协助场长曾广研究解决香茅播种后未发芽先枯死的难题,试验和推广胡椒种苗的插条、绑蔓、留花以及剑麻的切段繁殖、除芽等生产技术措施。该场后来成为全国农垦战线一面光辉的旗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王震、邓子恢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考察指导,予以高度的赞扬。
    郑树雄后来担任华南农学院汕头分院教研组长等职务,编纂我囯第一部关于潮汕柑橘的专著《潮汕柑橘》、《果树园艺学》、《南方果树栽培学》、《柑橘栽培技术》等著作,应苏联科学院院士的建议,撰写《柑橘苗木鉴定规程》、《山地柑橘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菠萝栽培管理技术操作规程》、《香蕉栽培管理技术操作规程》等重要论著,为果树生产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科学的规范性的总结和指导。他撰写的《关于防治柑橘黄龙病问题的看法》,1958年10月在全国柑橘现场会议上发布,为与会专家和代表们所重视和普遍赞同,对各地柑橘生产的巩固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还先后主编《汕头专区果树上山工作参考手册》和《全国粤东柑橘上山观摩团参观手册》,撰写《关于发展潮汕柑橘生产的建议》、《谈谈防止荔枝落果的问题》等各种论文在《农业学报》、《华南农业科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有的译为外文。他的论著以重调查,讲实证,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和试验材料的基础上,有独到的真知灼见而著称。章文才、曾勉(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原所长)、李沛文、林孔湘等专家经常和他交流论文,征询他对于各种问题的看法。他的著作经常为各级农业部门举办的技术训练班和专业班选用为教材,对各地柑橘生产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代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正是责任心”。郑树雄先生这一代老知识分子心怀忧民报国的责任心,为了中国的柑橘事业,爱一行,专一行,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只要生命不止,就勇往直前,奋斗不息。我们从郑树雄先生的身上,看到了他所折射出来的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爱国、敬业、创新、奉献的那种高尚品质和执着精神,这正是当今知识分子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今天,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新时期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更负有义不容辞的光荣的社会责任。这就更应该自觉地用我们掌握的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人民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服务。

你是本文的第131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2、26
作 者: 刘锦庭 郑之豪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