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樟林古港,其实并没有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因为汕头港的兴起而迅速衰落。根据海关的资料,在1872年,即汕头开埠12年后,仍有近八成的人从樟林乘红头船出洋;而且直到1910年,南社侨商蓝金升还在“布袋围”建成占地上百亩的大片房屋“南盛里”。在此期间,一年一度的樟林游神活动仍然冠绝潮汕,而且这种热闹场面有幸被记录了下来。这就是写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的《游火帝歌》。《游火帝歌》用潮州方言歌的形式,详细记叙了清代樟林社区游神的盛况。那时的樟林,因为是闽粤的“通洋总汇”,贸易发达,商民殷实,为了扩大影响,每年都要将游神活动办成有灯会演戏等内容的大型民俗游艺庙会。这时附近的外乡人和外地的亲戚朋友就会赶来看热闹,人多时间长,这就引出了一个吃饭的问题。《游火帝歌》对此是这样描述:
 二月十五庆神游,
 自从起基年年有,
 闹热半月事非轻。
 二月初一一到来,
 人客入埠闹猜猜,
 走仔(女儿)媳妇尽都到,
 姑姨舅妗也都来。
 几十代外人老姨,
 买十段蔗七个钱,    持个春篮摆呵摆,
 也来认亲假呆痴。
 亲情(亲戚)来到一大堆,
 可比一群蛀米龟,
 城市之人爱脸面,
 抬鸡杀鸭掠池鱼。
 三餐桌席来奉承,
 夜来同去看花灯,
 又有涂戏共革戏,
 八个神厂赛月宫。
 至于当地出产的蔬菜,《游火帝歌》是这样数说的:
 早时到市菜共羹,
 菠菱芹菜黄豆生,
 大菜白菜荷兰豆,
 冬瓜秋瓜共番瓜。
 茼莴芫荽六茄蒜,
 粉菜馨菜格兰花,
 真珠蕞菜菜仔棕,
 菜头番茄吊瓜葱,
 青茄白茄甲(与)粉豆,
 苋菜应菜斗大丛。
 芋头芋卵芋枝仔,
 蕃葛多种价不同。
 亦有番种英哥番,
 又有惠来鸡蛋红,
 文来(汶莱)双(松)种白菜仔,
 大叶婆种双又馨,
 赤种花种在粪堆,
 乌叶白叶灰伙匏,
 贡种绝种甜果种,
 三廉婆种赤米龟。
 由于年代久远,一些蔬菜品种或者已经被淘汰了,或者与现代叫法不同,使我们无法辨认。但大部分的蔬菜至今仍保留了下来,比如芹菜、菠菱(飞龙菜)、黄豆生 (黄豆芽)、大菜(大芥菜)、白菜、荷兰豆(青豌豆)等。我读这段歌文,有两种感觉特别强烈,一种是感恩于上苍赋予潮州以优越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物产;一种是钦佩于先辈潮人敢于开风气之先,那么多年前就已从国外带回那么多蔬菜品种回家乡种植食用。
 早春二月,当北国还是天寒地冻,说不定有些人家院子里的大白菜已经告罄的时候,樟林的潮人正忙着游神和请客。他们的桌席上摆满了祭神的供品,还有鸡、鸭、鱼和各种各样的蔬菜。这是《游火帝歌》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早春游神图。在今天,潮菜以选料广博奇异、品种花样繁多而令人眼花缭乱。但其实这一特点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播下了种,植下了根。
     | 
| 
你是本文的第1329位读者来 源: 《潮菜天下》
 作 者: 张新民
 | 
|  |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