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之际,我市部分潮学研究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回顾了他们研究潮文化的历程,并对潮文化本身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断交融外来文化 才能发展地区文化 蔡起贤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形成,必然是这个地区的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积淀过程中,除了不能固守本地区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定势,还必须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渗入,以丰富本地区的文化,形成更高层次的文化,如果一个地区的文化只是自生自长,没有外来文化的输入,它将像一株树木没有得到养料滋养,因而枯萎以至凋落一样,便会被淘汰。潮汕地区文化发展,正是长期与外来文化不断交融的结果。 潮汕有自己的文化:有潮剧,有工夫茶,有可与江南丝竹媲美的潮州音乐,有清华见称的饮食文化……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同于其他地方,但追寻它发展的历程,多为与外来文化交相融合的结果,这是今日研究潮学者需要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 弄清历史发展脉络 研究应该容纳百家 采访陈历明时,一本刚出厂、印制精美的《潮汕历史文物图册》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摆放在案头,这是陈历明的第24本专著,说他著作等身毫不为过,而出大成果却是他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后这10年间的事。 他首先对潮汕地区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作了概述,从“浮滨文化”时期一直到近现代。“潮学顾名思义,就是把潮汕文化建成一门学科,因此弄清潮汕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色是研究潮学的基础。”陈历明说。 陈历明认为,潮学研究应该容纳百家,推陈出新。 他举例说,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在这方面做出了垂范。早在唐朝就已肄其端,如韩愈与大颠之间的“儒释交融”,把佛的“务虚”和儒的“务实”统一起来。再如明代的薛侃,尽管他崇扬的是“阳明之学”,成为王阳明忠实的入室弟子。如果说“阳明之学”是一种颇为玄乎的学说,但薛侃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却是务实的,做了很多有益地方的事,如修浚中离溪等。 另一方面,潮学在很早的时期就已和海外的文化交融。这两个原因显示潮人善于把所有外来的文化融汇贯通。 陈历明认为,为潮学下定义不是一时之事,但潮学起码应该是潮汕文化方面的集中与提高。 民俗最有生命活力 要注重研究俗文化 郭马风是潮汕民俗文化研究的专家。早在1991年,当时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正在酝酿成立时,时任汕头市政协常委的他在汕头市政协的一次会议上建议要从多学科多层次上研究潮汕文化。 郭马风认为,民俗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最有生命力,与劳动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在研究潮汕文化时,应该发挥潮汕民俗文化的潜能,不能因为它与“俗”字沾边而贬低和冷落它。 他认为,潮汕文化除了“雅文化”之外,“俗文化”也大有文章可做。“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如工夫茶,她是雅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俗文化的延伸,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使潮汕工夫茶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 郭马风认为,研究潮汕文化目前仍应注重对资料的搜集,这些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在这方面,郭马风同志做了不少工作,如他捐给潮汕历史文化中心资料库的440余册图书资料中,就有一些属稀见品。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