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潮汕民间时兴办戏班。光绪年间,吴克玉先后置办的“老玉春香”、“中玉春香”、“三玉春香”三个戏班在当时可说远近闻名。
  吴克玉(1853—1913),梅岗都(今曲溪镇)寨内村人,字式如,是寨内村大富户“元合”铺主吴纯声第四子。克玉从小随父经商往返于天津、上海间,有机会欣赏到当地名伶的表演艺术,渐渐地对戏曲艺术产生了兴趣,也萌发了在家乡创办戏班的念头。当他和自家兄弟分门立户后,便拿出部分家资,购置戏具,招买童伶,聘请名师,先后办起了上述三个戏班。三个戏班的活动场所分别在寨内村的“振宇公祠”、“亦联别墅”和“五房祠”。演出的剧目有《华容道》、《何文秀》、《孤儿救祖》等。由于吴克玉对演员的唱功和做功要求严格,又重视剧目的选择,所以演出很受乡亲的欢迎。
  吴克玉为人豪爽,慷慨仗义,乐意为乡亲排难解忧。在老一辈乡亲中流传着他利用自己的戏班化解凤湖、洋下两乡械斗事件的故事。当时两乡积怨多年,纷争不断,有知吴克玉德行者,派帖请他出面调解两乡争事。当吴克玉了解到两乡都以罚对方做大戏为和解条件时,便派“老玉春香”、“中玉春香”戏班分别到凤湖、洋下去演戏。双方积怨遂解,并和睦相处。后来双方才知“罚戏”是吴克玉安排的,无不为吴克玉的义举所感动。吴克玉创办的三个戏班,活跃了十多年,到了晚年,吴克玉不得不把戏班事务交给后辈料理。“三玉春香”转赠给其妻舅绿爷经营,因绿爷不善经营,不久便散班。“老玉春香”班传给其五子吴呈杰经营,后吴呈杰率戏班远渡安南,曾在安南盛极一时。潮汕沦陷后,因经营不景气,“老玉春香”班也解散。“中玉春香”传给其次子吴呈育,上世纪30年代末,吴呈育又把戏班转赠给白塔许沟的外甥张式宝,张把班名改为“怡梨”。40年代初张式宝又把戏班卖给张春年,由于张春年经营有方,班名日扬,成为当时潮剧六大名班之一。解放后,“怡梨”戏班被改组为“潮剧院三团”。
  吴克玉创办的“玉春香”戏班相继解散后。其美名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上世纪40年代,曲溪蟠龙人黄木雄又以“玉春香”为班名办起戏班,也曾盛极一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也曾办起“揭阳县玉春香潮剧团”后来发展成为“揭阳县潮剧一团”。
  不同时期的“玉春香”戏班,为潮汕培养造就了大批潮剧人才,为潮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你是本文的第709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9-04-05
作 者: 吴爱珊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