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上武装力量促使潮瓷发展 最新 图1张
              明代万历潮州外销瓷,饶平九村顶竹坪窑出品青花淡描花鸟纹小碗内壁

 《明史·郑和传》记载:“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命太监郑和,反其侪(副手)王景弘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这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但没有真正的征战目标,也不是寻捕出逃的建文帝,其真正目的是捣毁消灭朱元璋的敌人张士诚部下的海上反明武装力量,并且在旧港(印尼),以招抚的方式,消灭元朝官员的裔属潮州人陈祖义。

  据地方志书和民间传说,陈祖义者,澄城港口人(汕头市澄海港口),其祖父陈友定在元末时任福建行省平章事。元惠帝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曾大败明军,杀死明军将领胡深。越年,明军进攻福建,入闽之后,陈友定不肯背叛旧主,被明军杀死,陈祖义的父亲及其它部属也不肯投降,集体逃到海外,居住在旧港(印尼)一带海域,并从事海上运输,垄断着潮州地区的陶瓷出口。

  郑和到达旧港(印尼)之后,与陈祖义友好谈判,并奏请永乐皇帝,委任陈祖义为旧港宣慰司使,陈祖义的儿子陈士良也随郑和的副使潭胜前往北京朝见朱棣,并带回印诰和冠带。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郑和发现陈祖义怀有故父之仇,居功自傲,同时对朝廷的政令也抵抗怠慢,而且放荡不驯。便与陈祖义的另一部属施进卿密谋,以袭击使船为罪名,将陈祖义父子及女婿邱彦诚诱骗到船上杀死,然后奏请朝廷,任施进卿为旧港(印尼)宣慰司使。施进卿的大女儿当时已嫁给旧港(印尼)的满者伯夷王族,被满者伯夷王朝封为革儿早港港主,并且取旧港籍的名字,叫俾那智,专门负责整个王朝的外交贸易。此一时间,对明朝廷的外交和各项贸易政策起着和平友好的重要作用。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潮州,有了短暂的平静。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宣德九年(公元144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张士诚部属后裔又开始作乱,掠夺商船、侵扰百姓。朝廷又宣布禁海(第一次禁海为洪武年间),不准海上一切商贸活动。这样,残酷地扼杀了潮州地区传统的陶瓷出口,给沿海居民的生活带来沉重的打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民不聊生,只得铤而走险,通番私货以延于生存。

  最早记载潮州沿海居民通番私货的《明英宗实录113卷》写着:“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印尼某地方),因而叛附爪哇者二十二人,其余俱归复,具舟将发,知府王源获其四人以闻。上命巡按御史同按察司官并收未获者户长鞠伏,果有踪迹,严锢之,具奏处置。”

  公元1567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但积难深重,沿海官员十分腐败,关税和其它苛捐杂税十分繁重,迫使民间通番的海上活动更加严重。当时,潮州地区需要从海外进口锡、水银、香料、染料、夏布、藤条、绿豆、木材、燕窝、大米,而出口只有丝绸、茶叶和陶瓷。由于丝绸和茶叶分量不重,不可压舱,只有陶瓷可以压舱,也迎合海外各国的需求,所以,大量潮瓷生产外销。

  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份备忘录记载,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在巨港(苏门答腊)向荷兰当局报关的潮州陶瓷器,分为转售荷兰和欧州的巴城,巨港所在的苏门答腊岛等地方就有379670担,没有报关的陶瓷,估计比此数字还要大三至四倍。驻在巨港的张琏集团,不但为荷兰公司承办贸易税,还参与占城(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的陶瓷贸易。

  整个明代,由于朝廷政策的腐败和长期禁海,导致官迫民反。潮州地区出现了陈祖义以后的林凤、张琏、林道乾四个海上武装集团,这些集团性质上也盗也商。虽然他们自私的利益破坏了朝廷的经济,但在客观上却促进古潮州陶瓷工业的向前发展。

你是本文的第87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8-30
作 者: 洪锦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