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揭岭一隅,南临海滨,北跨峻岭,溪流纵横,渡口殊多,有“城中竹林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之“泛水莲花”的美誉。
  《潮州志》记载:“全潮共有渡口534处,其中揭阳就达108处。”渡口是贯通“三阳”(揭、海、潮)的交通脉络,世人有“行猛路唔如搭着渡”、“撑渡企铺,不可离步”的俗话。
  “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潮人常聊作江边待渡的哼唱,“搭渡难”却是渡口人来客往常闻的感叹,历代文人墨客过渡有感曾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
  古人撑渡多是一船往来,人工摇橹划掌,待渡心急。诗人戴次胄吟咏的《春江待渡》诗云:“绿扬芳草马频嘶,担重奚奴举步迟。小艇不来春水急,沙头独立已多时。”诗文极其形象地道出了待渡情景。
  清乾隆年间,揭阳郑兰枝进士上京赴试,在试场作了《潮州八景》诗。其中“鳄渡秋风”一景诗云:“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人立晴波秋水绿,飞向远浦晚霞红。一溪爽籁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明朝万历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奉命巡视潮州,咏有《督兵过潮州渡》诗云:“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揭岭渡口常见渡亭屹立。明代,在达濠和马滘往来要靠摆渡,马滘渡口候渡之处有个“渡江亭”,又称“炉柜寺”。有亦亭亦寺之奇特。寺内有一独脚对联曰:“覆慈云于西土众妙之门”,古往今来,没有一人能够对得出下联来。如今,于西北门上的“渡江亭”和东南门上的“炉柜寺”两个门匾都保存完好。相传曾是古代学士上京赴试的必经之路,今日仍是令人向往的揽胜之地。
  古属揭阳至府城的“澄海维舟渡”,清代知县王岱题文云:“……每舟抵河堤,或风雨骤至,或晦螟烈风,奔投无所,停足无地,行者又往往苦之……建亭于河堤,遇风雨可以须臾息肩,设施便民,不可无记。”还有一渡亭的直联曰:“烈日如焚,到此无妨暂驻足;时雨骤降,从今可以便行人。”又有一渡亭的亭联云:“渡口凉亭风雨临时聊侧足,清茶一杯往来渴处可沾喉。”等等
  揭岭渡口还有以苦力为生,“扶、托、抱、背”的人盖搭起可供遮日避雨的简陋草亭,有亭联云:“有扶有托有好食,无病无痛无忧心。”横联为“自力更生”,联意趣味盎然,妙哉!
  沧海桑田,潮乡嬗变。1962年,我国著名剧作家老舍莅潮就吟有:“昔从澄海到汕头,野水荒沙旅客愁,众志成城争跃进,万家移石断中流。人民智慧虹为路,堤岸光辉月入沟,寒食秧田千顷碧,飞花满县冠山游。”
  今日,揭岭到处有桥有路,交通枢纽四通八达,人们再也不愁“搭渡难”了。

你是本文的第1173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7-11-20
作 者: 彭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