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元年(1628年),郭之奇与黄奇遇、辜朝荐、梁应龙等潮籍名士同登戊辰科进士,又一次证实了顺德冯奉初的赞语:“有明一代,潮州人才之盛,足以凌跨中州。”
  郭之奇,字仲常,别字寂子,号正夫,又号玉溪,揭阳县城东门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乾隆四十年(1775年),赐谥忠节,人选《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通谥录》。嘉庆二年(1797年),崇祀忠庙,兼祀乡贤。
  郭之奇的先世为福建莆田人。入潮始祖先居海阳县登云都。至郭诚,号原兴者始迁居揭阳县城东关。郭诚五传而为郭之奇。兄弟共8人,之奇排行第二,嫡出。乃父郭应试,字国征,号首鸿,邑庠生,授州同知。其生平恂恂,闭门扫轨,人称南极老人。郭之奇先后娶妻6人,为林氏、周氏、张氏、陈氏、谢氏、侯氏。生子4人,为天祯、天禔、天社、天禂,并生育8女,还有义子天祉。
  史称郭之奇22岁中进士,那是以虚龄计,实际尚未满21周岁。郭之奇及第后,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第二年夏天请假省亲,一连4年家居。这期间,赋诗撰文唱酬不辍,并曾担任揭阳邑志总纂。当时恰逢海盗袭揭阳城,贼船多达80余艘,还配有佛郎机大铳。郭之奇带头捐资招募壮士140多人,悬以重赏,配合地方兵,击退了海贼。接着,又与知县冯元飙率兵驱逐从五华、丰顺侵入的流贼。
  郭之奇于崇祯六年(1633年)晋京后,左迁礼部主客司主事,提督会同馆;翌年奉使册封荆藩;又翌年转任礼部员外郎。九年 (1636年)主试河南,而后转任郎中,因母卒,“与兄用章痛哭回籍”治丧。二年后服除,补复原职。十四年(1641年),升任福建提督学政,布政使司右参议兼按察司佥事。
  郭之奇闽中视学四载,孜孜罔怠,力振学风,奋兴士气。他选拔良才,务使一士不遗,也“务使宫墙芜秽,廓然汰清”。为此,他“严绝竿牍,力杜蹊径”。经他复试,有700余人被黜退、降等,对逐利徇私的提调教官也严加劾革、逐放。当时,郑成功为泉州诸生,其父郑芝龙仗势为其谋置高等,郭之奇坚决不答应,终只能获得二等。汀州揭榜之时,黜降较多,有数百人当场咆哮,递呈辩说。郭之奇予以严厉批斥,平息了闹事风波。
  崇祯十六年(1643年),郭之奇转任福建副使,不久摄按察司事,又摄兵备事。他断强豪,平冤狱,修会城,弭通夷,甦疲驿、催裁站,的确是知无不为,为无不力。时尤溪贼集结剽掠闽清、永福一带,郭之奇亲自督兵500余人,历一昼夜,驰三百里赶往福清搜剿,平定叛乱。不久,流寇啸乱江西袁、吉诸州,益藩邕宁王逃走入闽;邵武樵川告急,全闽震动。郭之奇赶至邵武,提师扼关,两谒邕宁王,安置其回江西,建南得以安宁。闽人建坊于诏安邑郊,学士黄道周题其额“一代儒宗”、“八闽山斗”。第二年以“廉卓”受到举荐,擢升为太仆寺少卿。
  正当郭之奇刚刚受知于当朝,开始得到重用之时,李自成于是年三月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接着,清兵入关。正所谓“拜命甫下而北都陷”。不久,兵部尚书史可法等奉立万历帝之孙,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以翌年为弘光元年。郭之奇被提拔为詹事府詹事。时南明王朝已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军饷奇缺。郭之奇为挽狂澜于既倒,毅然“输金千两助饷”,为此,弘光下旨嘉赞:“郭之奇毁家输助,数以千计,可谓急公之最。”
  翌年,清兵南下,攻陷扬州,史可法殉难,朱由崧国破身亡。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南安伯郑芝龙等奉立唐王朱聿键继位于福州,称号隆武。郑芝龙以拥立功,势更炽,竟挟宿怨,会同张肯堂排挤郭之奇,使郭遭谗去职,返揭家居。隆武二年(1646年),郭之奇虽尚未有出山意,但一旦闻知军饷短缺,又即罄祖遗家产,再捐银1500两,命义子天祉解赴军前。其父及三弟之章也各捐银500两,故有旨褒赞:“父子兄弟,一捐再捐,可谓一门风义。”
  与此同时,郭之奇上《为恢复先审定略疏》,详尽地分析了当时的进取形势,提出“今国家肇基闽南,当以江右、两浙为枢”,可先“暂住富沙,绸缪牖户”,然后“移跸章贡,号召楚江”。这样可达到“勋臣在关而藩篱固,抚道在汀而寝奥安”,而且由于“背枕两粤,咫尺湖广”,所以“有犬牙交错之势,无添兵措饷之扰”,进而号令西江,必定“忠义奋发,闻风响应”。不然,“假令闽兵失援,寇突汀境”,局势将十分不利。隆武帝曾决意入赣,与闽南互为声援,但为郑芝龙所阻,遂驻延平。至清兵越仙霞岭时,关门竟无一守兵,遂长驱直入。隆武帝被迫自延平奔汀州。清兵至汀,隆武帝逃至福州死难。二个月后,郑芝龙以福州降清。隆武败于失援,果如郭之奇所言。此期间,郭之奇在家乡经历了“九军”之乱,与乃父一同被执81天,可谓九死一生,为此赋诗81律,是为《九九》名篇。
  隆武亡后,神宗之孙,桂王朱由榔在晏清、瞿式耜和潮人黄奇遇等的扶持下,即位于肇庆行府,改元永历。郭之奇被任为詹事正詹。不久,镇守广东的原明将李成栋反正,何腾蛟督师于湘南,郝尚久受封新泰伯,复为潮州总兵,湖南两粤尽复,一时匡复之势颇盛。于是郭之奇赶至惠州待命。永历三年,清兵入湘潭,何腾蛟殉难;接着清兵又取长沙,李成栋兵溃信丰,渡水溺死;兵部尚书揭重熙兵败程乡,形势又一次急转直下。郭之奇受命于败军之际,奉诏抵肇庆,永历帝亲自召见问政,郭之奇针对当时盗贼不散,兵多内顾,难以尽力对敌的情况,疏奏“慎选守令”以“安民散盗”,达到“可守而后可战”;然后分兵二路,由潮取闽,并与平远监军在武平、上杭间成犄角之势。永历未能用其言,但拜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是年十二月,郝尚久降清;越年正月,清兵破南雄,取韶州,明总兵吴六奇降。永历帝驻跸梧州。郭之奇充经筵讲官,掌詹事府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旋又转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郭之奇面对南明残局,抛家舍宅,勤王佐政,毫无退缩之意。他曾手书示子天祯:“儿当勉力有成,毋坠家声。予死生随吾君,未知相见何日也。”当时,孙可望拥兵自重,先后二次遣使求封秦王,大学士严起恒等坚持否定态度;郭之奇也上疏论其所求不当。是年十月,郑成功据南澳招兵,而清兵攻广州,入桂林,执瞿式耜、张同敝,迫使永历帝仓卒从梧赴浔,然后奔南宁。
  永历五年(1651年),孙可望遣贺九义等带兵至南宁,伪称护驾,杀严起恒等阻封者19人。郭之奇正自思州趋召,永历乃密旨留其在外。于是郭之奇辗转于雷州、廉州之间。不久,又往钦州,抵龙门,拜为太子少保,礼、兵二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督师闽粤,兼制江浙等处,恢剿军务,综理粮饷,并获赐上方剑,便宜行事。郭之奇再次受命于危难之际,誓以死报。他一面上疏奏称潮镇郝尚久“反正有日”,潮州豪杰李士淳、罗万杰、赖其肖、谢元汴等将行举义,应抓紧联络各地义兵,以恢复两粤闽省,一面与陈奇策、王兴、邓耀等互为声援,并派遣包嘉胤东连郑成功及八闽士绅卢若腾,派遣邢祈长联络虎贲营,以期大举。永历六年,李定国复取桂林;郭之奇移舟于钦州诸海岛,历矛戟风波,复舟溺水,妾丧子殁之厄。永历七年,郝尚久与恢剿总兵蔡元并副将蔡俊、蔡杰等于潮州反正。数月后,李定国出师广州,攻肇庆,复化州、吴川、信宜、石城,取贺县、平乐,为此,“人皆以中兴可望”。可惜仅及半载,潮州城复为强敌所破,郝尚久退至金田山垒,与其子一起投井而死。
  与此同时,孙可望一直心怀叵测,于永历六年初派遣总兵高天贵等将永历帝接至安隆所,并改名安龙府。然后拟国号为后明,画尧舜禅受图,显有僭窃之意;至永历八年,杀大学士吴贞毓等18人。十年,李定国于田州打败孙可望。十一年孙可望终于降清,移师犯滇。李定国等奉命讨伐。
  在这弱主无能,强敌压境,抗清局势忽起忽落,各路将领或殉难,或骑墙,甚或互相残杀,内耗严重,形势十分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郭之奇为匡复明朝,矢志不渝。潮州再次陷落后,他退守防水,训练水军,并继续上疏进谏忠言。永历八年,拜为文渊阁大学士及太子太保。此后,他继续转徙于粤滇各地,招兵策反,联络盟军。李定国在一度打败孙可望,被封为晋王之后,也曾奏称郭之奇“数年拮据苦心”。在两粤各州县多已落入清兵之手的形势下,郭之奇依然“往来海上,委蛇观变”。永历十一年(1657年),郭之奇晋少保及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兵二部尚书。此后,滇都、南宁相继陷落,永历帝被迫退入缅境。郭之奇长子天祯曾致书劝其归家,他坚决表示“虽有家,义不得顾”;“光复则归,扫垄有日,陆沉则望乡无期”。由于漂泊海上,音讯隔绝,避处交趾,转徙于凉台、黄约、马爹、万宁诸夷地,饱受荒滩野岭、毒烟瘴气和饥饿之艰。永历十五年(1661年),郭之奇为交夷韦永福诱执出卖,献于清兵,移解桂林。途中作纪事诗二首,描述了“十载艰虞”,“居夷避地”的艰辛的斗争历程,表达了“成仁取义”,“苌弘化碧”的决心。
  郭之奇在桂林被囚375日,每天唯以诗赋志。两司以下官吏,多为郭之奇的门下士。郭之奇坚决拒绝他们的委曲劝降。当他听到永历帝在滇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连作三首《滇叹》以吊,其辞甚是哀愤。如:
  
  日落风飘万里云,天阴雨坠百城氛。
  金戈铁马威灵怒,白骨青燐怨恨纷。
  哭野安知夷夏鬼,战场谁继古今文;
  沉沉幕幕伤魂处,姓灭名销那可闻?
  
  永历十六年(1662年)八月十九日,郭之奇被害,“就义之日,慷慨从容,面无改色”,年仅56岁。
  郭之奇平生著述甚丰,至永历十五年,自编诗共十八集,35年间,共作诗2840首,赋3篇,箴4首,词14首,琴操3阕,总称《宛在堂集》。居交趾日,著《稽古篇》五十五卷。自鸿荒至赢秦,仿《汉书》体例,论次人物,严褒贬之义,比于《春秋》。长子天祯与次子天禔俱为明经,但都不仕清。天禔随父出走交趾,父被执时“以身蔽父,刃挥其颅,血涔涔不少却,裹创随行”;郭之奇就义后,“扶榇归里,负土筑茔,结茅芦墓”;著有《屯园尺牍》、《溪堂诗集》,娶尚书黄锦之女,终年74岁。
  

你是本文的第1492位读者
来 源: 《潮汕先民与先贤》
作 者: 黄赞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