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南快报》报道,色泽鲜艳的妈祖面摆满了整张桌子,大年初五,来自莆田的林女士在福州依然沿袭了老家的传统,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吃妈祖面、“做大岁”……近日,林女士向记者讲起了老家过年的特有习俗。
    除夕小年夜初四“做大岁”
    从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早上开始,亲友登门互相拜访,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全中国都一样。但在莆田,至今还沿袭初四“做大岁”的习俗,穿上新衣、戴上新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就是围炉习俗。
    年三十晚上全家聚在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后,正月初四还要再过一次年。为何要过两次年?据介绍,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次,莆田人在高高兴兴过年三十时,倭寇杀过来,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了家,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还失去了亲人。所以在莆田,初二严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因为在古代的莆田,这个日子人家在治丧。
    等过了初三,大伙都觉得,年三十没过好,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大年,后来,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并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后来觉得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如到亲友家拜过年,初二就不忌讳了。
    初一初五必吃妈祖面
    妈祖面是每年正月初一和初五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户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征平平安安又一岁。为什么叫妈祖面?原来,古时候,莆田沿海的渔民在出海之前,家人都会给他们煮上一碗妈祖面,以祈求出海捕鱼的渔民能平安归来。随着妈祖习俗的不断传播,妈祖面逐渐成为莆田寻常百姓家的一道主食。
    妈祖面的做法虽简单,但这道小吃加上了很多配料,如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黄花菜、香菇、肉片、冬笋、芥蓝菜等。这些佐料装点在面里,色泽鲜艳,美味可口。林女士说,吃妈祖面有技巧,要先吃面再喝汤,如果先喝汤,以后出门会下雨。
    在莆仙方言中“面”和“命”同音,“长面”寓意“长命”。所以,妈祖面便成为民间过节、祝寿、待客的必备食品。

你是本文的第85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2、7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