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讳,也称“避讳”,是民间一种习俗,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忌讳。“讳”的含义是:有顾忌,不能直说。潮汕人有关“名字的忌讳”便大有讲究。
    名字的忌讳,在封建社会,老百姓都应为皇帝的名字避忌。人们取名字,都不可有一字与皇帝名相同。甚至连同音字、近音字也不可以,因为这叫“犯 上”,就是大逆不道,有杀头的危险,重则还要株连灭族。好像秦始皇,他名叫“嬴政”,故我们使用夏历开始的头个月称“正月”,应改称“晶”月。因为古时的 “政”和“正”是同音字。字虽不改,读音便须改了,一直传至现在。宋太祖名赵匡胤,即位后,其弟赵匡义的名字,便应忌讳,改为赵光义。康熙皇帝名“玄烨”,故北京皇宫北门原名“玄武门”,便应改为“崇武门”,以为避讳。雍正名“胤祯”,排行第四,他的十多个兄弟,名字都有个“胤”字,当胤祯做了皇帝后,众兄弟名字中的“胤”便改为“允”了。
    民国时期,对领袖名字虽无忌讳,但每一说到孙中山(公开场合、会议),便应立即肃立,以示尊敬。
    古时对大圣贤,也有避讳。如孔子,名丘,字仲尼,每读到孔子名字,便应把丘字改读为“某”字。
    潮汕地区对自己家族长辈的忌讳,尤为重视。儿孙辈的取名,决不许有一字与祖辈名字相同,连同音异义字也不可以。凡是父祖的名字,儿孙辈都应避讳。如有父祖名字“亚卵”者,儿孙们便称卵为“仁”或“春”。父祖名“番薯”者,儿孙称番薯为“地瓜”。父祖名“阿狗”的,儿孙称狗为“幼毛”。类此很多,村中常见。最典型的是,有一乡村,其中有一族,因为祖宗名字“阿五”,子孙把五称为“羽”,从清朝中期至今,已经10多代了,千多人口,至今仍称五为“羽”。羽,成了他们房系的特征。
    下面介绍两则有关潮汕忌讳的趣事,以供谈笑。
    某村有村民名叫“阿狗”,娶了个媳妇,十分贤惠,孝敬公婆,和睦邻里,阿狗叔常在朋友中夸耀媳妇聪明。一天,几个朋友想试一试阿狗的媳妇是否贤 惠,便上门来假装讨钱,对她说:“阿嫂,狗无在家吗?他九月初九日,在我家掠只狗,欠阮九百九十钱,叫他猛点来还。”阿狗媳妇应允。不久,阿狗回家,许多朋友便走来偷听。只见媳妇说:“公爹,早间许多叔伯来说,你于重阳时,向他们掠只幼毛儿,欠他千钱减个钱。叫你尽快还他。”几句话,都把“狗”字避开。偷听的人,至此无不佩服。
    榕城郊区有一乡村,村民有一叫“阿熊”的,其媳妇到西湖公园看动物展览后,回去告诉邻居:“我到西湖公园看动物,什么都有,我以为公爹怎生样(意思是说熊生得怎样,为忌讳而改称)?原来和狗差不多。”本想为公爹名字避讳,反而把公爹说成狗,引为笑谈。
    名字的避讳在潮汕如此被看重,但若是人家问到你的父亲、祖父名字,非告知不可,怎么办呢?就应该说“家父(或严)讳××”。如果父已亡故,则把“家”字改为“先”字,便不犯忌了。
    名字的忌讳,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对于分别尊卑上下,还是有一定作用,能使晚辈对老一辈表示尊重。晚辈是不能直呼上辈人名字的。新中国成立后,凡传统的东西,都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对领袖的名字,虽不必如对皇帝般忌讳,但也要有礼貌称呼;对父祖辈的名字,还是有所避讳的。

你是本文的第68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5、1、10
作 者: 林道成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