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俗语“做戏神仙老虎鬼,做桌靠粉水”,以戏剧的传奇性为例证,指出勾芡在做菜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戏曲剧目中,神仙、老虎和鬼怪这些题材始终是情节和冲突的重要元素。类似的戏剧谚语还有“做三出戏看唔见人面”,说的是某演员虽然一晚连演了三出戏,但因为演的都是神仙老虎鬼,让人无法认出他的本来面目。需要指出的是,“神仙老虎鬼”虽然是一类重要的戏路,但在俗语中却与“烂(潮州音:揽)戏多诙谐”一样,是包含有一些贬义的。
    在烹饪工艺学中,勾芡属于“增稠工艺”,是在莱肴烹煮将熟或装盘之后,将调好的淀粉汁倒在锅中翻拌,或将调好的芡汁浇淋在菜肴上,使菜肴汤菜合一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勾芡能够使菜肴色泽更明亮,汤汁更浓稠,口感更滑润,滋味更突出并且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也即能增强菜肴的物理和感官性能。
    以传统潮菜名肴“红焖海参”来说吧,做法是将泡发过的海参与排骨、五花肉、冬菇、笋尖、火腿以及骨汤、豉油、绍酒等辅料一起焖炖,调好味后下湿生粉打芡,再加麻油、胡椒粉与包尾油即成。味道浓郁,海参嫩滑是这个菜肴的特点。
    从技法来讲,潮菜的“焖”,与其他菜系的“烧”、“扒”和“烩”大致相当。上星期我到香港,蔡澜先生约了几位朋友一起在尖沙咀的京味鹿鸣苑吃饭,其中的一味“葱烧海参”,就与潮菜的“红焖海参”有异曲同工之妙。所加入的芡汁,应该属于“薄芡”类中的“流芡”,成菜的汤汁呈现流泻状。
    实际上勾芡算得上是一种高级的烹饪技艺。潮汕人不说“做莱靠粉水”,而说成是“做桌靠粉水”,这一字之差实在是大有道理。在潮汕方言中,“桌”相当子“宴席”,“食桌”相当于“赴宴席”。“做菜”是下里巴人的事,但“做桌”却是阳春白雪;没有专业的技能,是难以胜任的。
    在潮汕农村,会“做桌”的都算是能人,每逢时年八节或一切红白事都会被人请去做桌。在乡镇以上更大的地方,还有所谓“桌铺”,也就是做桌班子,专门承接上门替人办桌。这种职业在潮汕和闽南都有悠久的传统,蔡澜先生在台湾也遇见过并说他们是:“一群流浪的厨子,走到哪里做到哪里,有什么地方的人结婚或生仔,就在他们的花园或院子搭起临时厨房,大办宴席。”
    我上个月在潮州庵埠文里村就遇到了一群这样的厨子,他们上门为当地社区英哥队的庆祝活动而承办了55桌宴席。我们本想拍几张照片然后走人,但最终还是被热情的主人留下来白吃白喝。
    芡汁按照形状,一般可分为浓芡和薄芡两类。浓芡又可分为适于爆炒的包芡和适于溜菜的糊芡,薄芡则又分为前面提到的流芡和用于羹汤的羹芡,后者在潮菜中的代表菜肴有著名的护国菜。但在庵埠文里,我在仔细观察做桌的情景后发现,潮菜传统的炒、焖、泡、煮等技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炊(蒸)法所取代。而这是不是意味着,“薯粉水”即芡汁这种烹饪技法,在潮菜制作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渐丧失呢?    

你是本文的第86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04-25
作 者: 张新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