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东北部外砂河以南地区,昔时称为蓬洲都,因这里地处韩江下游冲积沙洲、蓬草丛生而得名。至于“都”,是古代基层的行政单位,相当于“乡”。据《澄海县志》载:蓬洲都辖有大牙、富砂、沈洲、东陇、西陇、内陇、外砂、下尾、下埔、橫窖、渔洲、石厝陇、吉贝陇、鸥沙背、浮陇、打铁洲、林铁陇、溪东西、赤窖、岐山、洋边、东墩、沙尾、西社、大路、鲎坞、金砂27村,包括厦岭等海墘地带。蓬洲都毗临大海,历史上与相邻的鳄浦都、鮀江都关系相当密切。据《汕头建置沿革》载:蓬洲都、鳄浦都、鮀江都在北宋时同属海阳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重设揭阳县时,三都同时被割入揭阳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朝廷设置澄海县时,三都又同时被割入澄海县。至现在,三都所属地盘都属汕头市区,可以说,三都是汕头市的发祥地。

    而蓬洲所城建于明初。明朝駣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推行“卫所制度”。“卫”即卫指挥使司,“所”即守御千户所、百户所。卫所置众兵防守,形成了有层次、有纵深的防御体系。当时,全国普设卫所,一个府或几个府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明洪武二年(1369),朝廷决定在蓬洲都的厦岭建设“蓬洲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于发生“厦岭之乱”,朝廷将所城内迁,改置于鮀江都之西埕诸村,洪武三十一年(1398)建成石城,而所城的名称未改,仍称为“蓬洲守御千户所”。这是为何蓬洲所城不在蓬洲都境內而在鮀江都境内的缘故。蓬洲所城开始时,是一所屯军的兵营,驻有军队1120人,将佐24人,设四个指挥(官衔为正五品和从五品)。城内并无居民居住。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拢沿海,民众深受其害。时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御史的乡人翁万达奏请朝廷,准四乡居民入城居住,实行兵民联防。一时间,各方商贾、富豪、四乡居民纷纷入城买地建宅。几百年间,城内“士庶相安,农工渐举,商贾肇兴”。蓬洲所城于是从一所屯军的兵营发展成一座繁荣的小城镇。蓬洲所城军事上属潮州卫管辖,所内居民则由鮀江都管辖。

    蓬洲都与蓬洲所城二地相距颇远,又从未互相统属,但是,由于当时蓬洲所城徙址后,名称沒有改变,未以鮀江易名,致使不少人不知其故,以为“蓬洲所城在蓬洲都内”,“蓬洲所城就是蓬洲都”等等,这是一种误会。

你是本文的第735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3-11-17
作 者: 黄耀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