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缶食缺”、“笑到肚肠疼”等潮州民间谚语是潮文化的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一部集中潮谚566则、32万字的新书《潮州俗谚》通俗读物出版面世了,这是一份潮州味浓郁的“地方文化土特产”。书内涵丰富、生动有趣,颇有看头,为文化宝库及百姓文化生活添上一道精神食粮,堪称当地文化又一新事。
        据悉,该书编著者卢锦标今近古稀,生于潮州意溪镇一僻村,读书后从事农村金融工作,长期在乡下接触农业,跟农民打交道,生活在农民群众中,耳濡目染农民群众的话很受启迪,便常记在本子里。本世纪初,退休的他继续收集和整理这些民谚,以他的话说就是:“做点有益事,留给后代人”。
        在此基础上成书的《潮州俗谚》分“乡野俗语”和“民间歇后语”两部分,按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三言复句、四言复句等形式编排。俗谚皆来自乡野,为保持原汁原味,谚中保留了不少当地僻字,比如“食盐多攴过你食米”的“多攴”没去写成“多”,“唔知番薯地头咬”,不写成“不知番薯那头咬”,正是文化的原生态表现。其中,若干则参考历年潮汕文化丛书的故事,尊重出处和解读,许多还结合当今时代精神拓开理解。
        为尽量做到读者方便,易读易懂,每则俗谚的解读,做到释义、点破字眼,僻字加注同音字或潮语拼音,然后道出俗谚的由来和本意,最后写出引申的意思。书的俗谚在解读和寻根溯源上下了功夫,有的还采取新老结合。如在“烧缶食缺”条,先是解读为“指的是制作瓷器的人,把最好的产品卖给顾客,而自己却使用残缺的瓷器”,为解释潮州人对缶窑情有独钟,文章采取溯源之方法,写道“昔年,潮州笔架山的百窑村,窑床连连四华里,是历史有名的陶瓷基地,产品源源出口”。进而又联系现代,“今天,潮州又成了‘中国瓷都’,其陶瓷发展的规模,产品质量,艺术水平饮誉海内外。”这一俗谚的解读,就有了历史渊源与时代气息,这是本书的特色。
        潮州文化名人李英群先生为《潮州俗谚》作序,评价本书最大价值是:“在于原汤原汁保留的口语,即潮州方言,许多口语有音无字,他用了同音字代替并加注,目的是保护方言。”

你是本文的第716位读者
来 源: 粤东周末网
作 者: 蔡述湘 碧兰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