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工夫茶,老茶客们嘴上会挂记着“苏罐”、“孟臣罐”、“逸公壶”等关于壶的说法来,如何如何地唯独钟情于“孟臣罐”,这自然也给泡工夫茶带来一番的情趣。

    潮汕工夫茶茶具向来以精致小巧著称。“工夫茶,烹制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壶出宜兴者为最佳,圆体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清·俞蛟《梦厂杂著》)这应是潮汕茶俗茶性使然。潮汕工夫茶事宜人少为佳,有“茶三酒四”之说,取其静雅清幽之境;潮汕工夫茶性属品,品方知茶之真味。因此,壶的采用,当然宜小不宜大,大则多则闹,多便是“牛饮”了。明末清初,产于江苏宜兴的“逸公壶”、“孟臣罐”以小取胜,刚好契合了潮汕工夫茶冲泡之需,大受潮汕茶客的喜爱。

    孟臣,即是明末清初宜兴紫砂壶名匠惠孟臣,他以制作水平小壶(这种壶放在水上能保持平衡而不沉)著称于世。“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惠逸公,清初紫砂壶名匠,也以制作梨型小壶闻名,与惠孟臣合称史上‘二惠’)小壶,触目皆是。”(清·金武祥《海珠边琐》)呵呵,这伪造可由来已久呀。也许,朱红色、紫褐色的“孟臣罐”,来到潮汕的时候刚好本地的朱泥手拉壶“撞了个彩”,而追求名家之作、名牌的当年潮汕壶艺人干脆来了个“贴标”,在红泥壶上钤上“孟臣”,代代仿制,却使孟臣壶闻名遐迩,也足见潮汕茶事盛大了。

    当然,潮汕的孟臣罐在历代的仿制过程中已远非原来惠孟臣的作法,而是根据工夫茶茶艺的需要不断改造,更讲究:“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其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若去盖浮水,不颇不侧,谓之水平。复壶而口咀提柄皆平,谓之三山齐。”(翁东辉《潮州茶经》)潮汕壶虽已非“二惠”所制,但其实质、气质已极为出众出彩,深得孟臣壶逸公壶、水平壶梨型壶的精髓。

    清代至今,潮州枫溪的朱泥手拉壶就有“孟臣罐”之称,也出了很多制壶大师和制壶世家。住在井州寮的吴氏便是这样的一个制壶世家,这家制出的壶,由于拉制手艺谙熟,坯泥均匀,壶咀和提柄的用泥量相等,放于水面极为平衡,是典型的孟臣水平壶,他同样在罐底钤上“孟臣”小印。

    我以为,没有一把壶像小小的孟臣壶这样幸运,遇上了工夫茶,便两情相悦,永永远远,工夫茶因孟臣罐而得趣,孟臣罐因工夫茶而代代飘香。

你是本文的第598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1-10-11
作 者: 茶水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