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参观时,一座晚清年代的大龛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用金漆木雕与金漆画作为装饰,形体甚大,精刻细画,金碧辉煌,令人赞叹不已!大龛,又称“大神龛”,是金漆木雕与金漆画装饰的典型宗教用品之一,在潮汕地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过去在乡村祠堂、屋宇中较为常见,供放祖宗灵牌,为时年八节祭祖仪式之用,时至今日已很难见到了。眼前的这座大龛位于我市潮阳区谷饶镇的朝阳阁中,是潮阳区民间艺术家胡少平主持设计与监制的,真的是让笔者一饱眼福,留连忘返。

  这座大龛高320厘米、宽186厘米、深96厘米,由龛座、龛脚、中盘、框架、木阶、外龛楣、内龛楣、龛门等8个部分组成,造型庄重,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分别嵌上大小不一的7块金漆画,38块金漆木雕及周围的其它一些木雕花草纹饰。整座大龛的做工相当精细讲究,框架全部用黑漆推光,光滑如镜;木雕部分的饰件表现题材既有人物、花鸟,也有瓜果、水族,寓“一路连科”、“喜上眉梢”、“满堂富贵”、“瓜瓞绵绵”、“仙鹤贺寿”、“多子多孙”等吉祥之意;人物故事的有“文王聘姜尚”、“郭子仪拜寿”等,综合运用了镂通雕、浮雕、沉雕等多种技艺,髹漆贴金,金碧辉煌。金漆画主要应用在两扇龛门的下大肚及木阶后面,分别是“郭子仪出师”、“郭子仪封王”等人物画面及祥花瑞草、博古纹等,采用金银晕化,铁笔勾勒等技艺,工整秀丽,庄重朴实。这是金漆木雕与金漆画这一对孪生姐妹工艺的完美结合,金色与黑色相映生辉,使整个大龛显得高雅华贵,别具古朴的韵味。就拿两扇龛门来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顶横肚、中直肚和下横肚,都是相同对称的“莲花与鹭鸟”、“竹与菊”和“虾蟹鱼”;中窗肚、中横肚却是不同的“文王聘姜尚”、“郭子仪拜寿”等古代人物故事;下大肚分别是金漆画“郭子仪出师”、“郭子仪封王”等。人物故事的“郭子仪拜寿”以“之”字形布局,小桥流水,山石树木,亭台楼阁,鼓乐齐鸣,张灯结彩,将朝中文武官员前来汾阳府祝寿的场面描述下来,人物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层次分明,以小精致营造大空间。下横肚高18厘米、宽60厘米,刻画的是一个半畔蟹篓横卧于水波之上,芦苇随风摇曳,六只螃蟹、两只龙虾和12尾小鱼,神态各异,相互呼应,活灵活现。下大肚高80厘米、宽50厘米,在黑色发亮的推光漆板上,先填漆,再髹金和银粉,对墙、柱、台阶、树木、马匹及人物的服饰等,采用不同的晕化手法,画面的金银出现多层次的不同亮度,使仅有十个人物及一匹马的画面显得不单调,富于立体感;而铁笔勾勒出的线条既细小又有力,达到“工笔重彩”的艺术效果。整座大龛还用通雕、沉雕、浮雕技法雕刻松鼠拖葡萄、花草拐子纹、蔓草纹等装饰于周围,显得富丽堂皇,无论是构图或技艺的运用,堪称上乘之作。欣赏这座大龛,不禁油然产生对艺人们的敬意,正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使这一数百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

  胡少平年近五十,现为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出生于潮阳区一个民间工艺世家,18岁就独自承建一些寺庙、景点的金漆木雕及仿古建筑工程。1994年参与珠海“圆明新园”仿古建筑建设,后又应聘赴澳大利亚承建“澳洲中华佛学会明月居士林”、“澳洲潮州会馆”、“澳洲悉尼黄大仙祠”等,被誉为“走出国门的年轻古建工程师”。

你是本文的第136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6-28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