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茶总要说到陆羽和他的《茶经》,这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咱们的潮汕工夫茶更是如此。一部清初笔记俞蛟著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中记载:“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这种说法几乎是对工夫茶的一种定调,以至今日的一些辞书“工夫茶”条都这样儿——“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潮汕工夫茶烹治方法,以陆羽的《茶经》为典范,而器具更为精致。”(《潮汕百科全书》)云云,把陆羽茶经奉为圭臬。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宋·林逋《茶》)陆羽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3年)“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新唐书·隐逸列传》)“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源、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唐才子传》)陆羽一生充满传奇,他是个弃儿,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和尚收养,12岁时到戏班里学演戏,后来又结识贬官崔国辅学习诗文,开始显露出他的才华。陆羽最着迷的是对茶的研究,都因早年跟随智积和尚采茶、制茶、煮茶而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陆羽一生超凡脱俗,淡泊名利,“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歌》)他常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于山野,深入茶农家,采茶寻泉,评茶品水。

   《茶经》有三卷十节,约7000余字。《茶经》首次把饮茶当作一种艺术过程看待,创造了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品饮的一套茶艺,其中包含了浓厚的美学意境和氛围;首次把“精神”二字贯穿于茶事之中,强调茶人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把饮茶当成自我修养、锻炼志向、陶冶情操的方法;首次把我国儒、道、佛的思想文化与饮茶过程融为一体,创造了中国的茶道精神。(中国书店·王玲《中国茶文化》)“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宋·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从此,中国的饮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之说也就有根据了,《茶经·六之饮》指出茶有采造、鉴别、用具、用火、择水、烤炙、碾末、烹煮、饮用“九难”,都因“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万物“皆精极之”。而这精致正是工夫茶最为突出的特点,择好茶叶,选精巧器具,用活水、活火,治器、纳茶、候汤、冲洒自成系统烹法,更上一层楼的品饮,将《茶经》中的精与妙充分体现,何止“器具更为精致”。

你是本文的第115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1-09-13
作 者: 茶水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