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又名落花生、长生果,潮汕人称之为“地豆”。在潮汕地区,花生是一种随处可见、极其普通的食物,然而在潮汕人心目中,其意义非比寻常,是吉利的象征。因此花生在潮汕岁时节令、婚姻等民俗中应用甚广。
  在饶平县樟溪镇龙潭埔村,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的下午,在村楼寨广场上,人声喧哗,热闹非凡。男女老幼聚集于此,争先恐后地抢从灯棚上抛撒而下的花生粒。说是谁抢多花生粒,谁今年就生男孩。于是一些已结婚还未得子的男子们为得个好彩头,便奋不顾身地争抢起来。该乡灯棚下抢花生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了,每年每对育龄夫妇,只要是生下男孩,便要炒花生上灯棚顶撒花生,而且花生是生、熟互掺,并按出生先后,先的坐灯棚头,慢的坐灯棚尾,大家依序而散撒花生粒。至今在该乡中还流传着一首歌谣:“抢花生,熟掺青(即潮语生的意思),年年生”。
  农历正月初四一早,潮汕民间有奉祀司命公(灶神)的习俗。祭品大多数是糯米粉做的糍粑,加糖和花生、芝麻,有的是甜汤丸。
  农历二月初一,是潮安县凤塘镇后陇村“赛糖狮”的传统日子,村民以“赛糖狮”方式,祈祷来年丰收,合乡平安。该村“赛糖狮”的风俗从宋代他们的祖先来此安居后就已开始了,这里以前一直盛产甘蔗、花生,甘蔗和花生成了当地人财富的象征。每年在冬季糖寮榨甘蔗之后,村民就用自榨的糖和花生米制成各种供品敬奉神明。
  农历四月初八是佛教寺院传统的浴佛节,寺院里都会制作一种用乌芝麻、花生仁、爆米花、白糖合成而样子如梭的“油麻团”(潮州话的团与缘谐音)。贡佛后,广赠施主,取其与之结缘的意思。
  农历六月初六和十月十五日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祭拜五谷母(稷神)。每年早、冬稻收成时节,农民会用米粉、花生、芝麻、黄豆等合制成各种象形的粿品,如谷穗粿、尖担粿、谷箩粿等摆在香案上祭拜,香案上用米筒装白米作香炉,围一圈红纸算是五谷母的神位,以庆好收成。农民认为得到好收成,是天的恩赐,神的保佑,予以答谢是理所当然,这样才能今后获得再丰收。
  农历七月初七是潮汕地区的“公婆母生”。家中若有15岁(虚龄)的孩子,通常要在这天举行“出花园”礼仪。仪式当中有跳“胶掠”的惯例,先是在晾晒用的竹箕内盛放着粿品、糖果和花生米,让“出花园”的孩子从竹箕上跳过,往返多次。同时,“出花园”的孩子还要邀来邻里的小朋友,一边吃糖、吃花生米,一边戏耍。在揭阳一带,农历七月初七也是“女儿节”(走仔会)。这一天那些当了母亲的成年妇女,都会携儿带女,提着猪脚、母鸭、鸡蛋、花生这类礼品,喜气洋洋来到娘家,向自己已经当了外祖母的母亲,祝贺节日快乐。有的还送现金给父母,以示报答养育之恩。
  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即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家庭主妇都忙着用一种用花生米、糖、麦芽糖等制成桃形的“地豆桃”或四方形的“地豆方”。
  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子爷生”的日子,旧时学生要到学宫举行祭孔典礼。祭拜孔子的祭品一般是糖葱、花生、糖果、水果。也有带一捆生葱、芹菜、蒜(祈求孩子能算术),有的还备有三牲、发粿.惠来县的葵潭在农历十月十五日五谷母的诞日有吃米糍的习俗。当地人在吃糯米糍时,还要配上一种香味浓烈的佐料——麻豆沙。麻豆沙是由芝麻、花生仁、白砂糖等研磨而成的。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潮汕一带称这一日为“神上天”。这天,人们要备用最粘的糯米做成的粿加上花生、芝麻和糖作为供品拜司命公。传说灶神与各家关系最为密切,每个人一年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到了“神上天”这一天,他都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有什么说什么,毫不隐瞒。有些人做了亏心事,生怕司命公直奏玉帝,怪罪下来担当不起,于是想在灶神上天之前把他的嘴粘住,使他上天说不了坏话。
  海陆丰民间到了过年时,要备好一箩新鲜稻谷做“炒米”,还要炒花生仁和白芝麻。这几样东西都用铁箱装好放在高处。春节期间,有客登门,便以煎甜粿和撒上一些花生仁、白芝麻的炒米茶待客。
  在潮汕旧婚俗中,新婚之夜,高潮迭出,热闹非常。大约晚饭刚过,门前便来了一大群妇女儿童,拥在门前来“分地豆,庆新婚”。主人家须把事先炒熟的花生用大竹箕盛着,一人一大把地分到来贺者的手中,大伙欢喜地说上几句祝贺语。此时欢声笑语,灯红豆香,气氛十分融洽。接着,成群结伙的青年、长辈闹洞房来了。事主应先把洞房布置一番,灯光明亮,床桌上布帛纷呈,摆好一大盘一大盘的糖果、香烟、花生等物以敬宾迎客。另外,要是潮汕人有与北方人结婚的,洞房必摆上一些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各取每种食物中的一个谐音字,串成“早生贵子”的祝愿吉语。
  潮汕人有做糖塔用以拜神、拜祖宗的习俗。糖塔一般是用花生和糖堆起来造的塔,重量有好几斤,甚至十来斤。
  揭西一带的客家人,过去有吃生鱼的习惯。吃生鱼时很是讲究,首先要把大鲢鱼身上的两大块肉剥下,然后把它切成长条薄片和切好的生萝卜丝混合在一起,再加上白糖、醋和打碎了的花生调配好后,再用箸夹起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你是本文的第901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1-12-04
作 者: 黄素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