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有一些专门以帮人杀鸡宰鸭为职业的人,每逢佳节来临,便会穿街走巷,扯开喉咙吆喝“用鹅啊”,音韵悠长。于是,各家各户纷纷赶来活鹅让他们帮着宰杀。潮汕人对于过节说“宰杀”一词相当忌讳,便把杀鸡宰鸭一事说成“用鹅”、“用鸡”等,把这些动物都“用”了。无独有偶,在天津一带,年节里还忌讳开口闭口喊“杀”,而杀鸡宰鸭又是过年必干的事。怎么办呢?他们便改了一个字眼,说成“伏鸡、伏鸭”,把鸡呀鸭呀都“伏”了。
节日禁忌语言是在节日里对自己的言行的自我制约。在喜庆的年节里,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极力避免提起不吉利的字眼,诸如“病”、“死”、“穷”、“输”等字眼。如南京一带,在节日里,如果买不到活蹦乱跳的活鱼活鸭等,买回来的死动物就冠以“文”字,如“文鱼”、“文鸭”等。天津一带,过去过年的时候,如果要给炉子添煤,要改说“添火”。因为煤与霉同音,谁也不愿意给自家再添点倒霉。而火有红火、火旺之意,意味着吉祥兴旺,添多少大家都很乐意。如果碰巧有人来卖柴,如果不想买,也只能说“家里已有”,不能说“不要”。因为柴与财同音。哪个不想发财?要是有人来卖财神画像,一般喊“送财神爷来了”,你非得马上回答“好!好!我们家请一张”不可。江浙一带,每逢过年,都要写“招财进宝”或“和气生财”等字样在门首,因为“财”的偏旁与背谐音,人们又担心因此背运,失了财路,故此,不少人家都把贝字写成见字,以为如此,便可处处见财。 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大年三十或初一,如打破了碗碟调羹什么的,千万不能说“破了”、“碎了”等等,而要说“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等等。潮汕人则说“缶开嘴大富贵”。而山东胶东一带,过年打碎东西禁忌说话,必须一声不响地把碎片收拾干净,扔到井内。路上遇到人也不打招呼,不说话。因为当春节万家团圆的时候,谁又愿意与“破碎”沾边呢? 天津人还怕正月里买鞋和盐,因为“鞋”与“邪”同音,“盐”与“闲”谐音,买来邪气,又没事可干,都不是人们所愿意的事。 吃年饭时也有不少话不能说,包饺子时忌说“馅不够”或者“皮漏了”、“皮破了”,饺子包完了也千万别说“完了”。馅通常要多做些,剩下来就说“有余”、“留着再包吧”。如果包的时候皮破了,就说“挣了”,以讨个吉利。下饺子的时候,不能数个,因为数数本身就包含“越数越少”的意思。满族人的习俗,当锅里的饺子熟了浮起来后,家长就在屋中高声发问:“小日子起来了吗?”家人要赶紧回答:“起来啦!起来啦!”哪个回答“还没有”,不是傻瓜就将被人揍一顿。年夜饭吃完了,忌讳说“吃完了”、“吃光了”,而应该说“吃饱了”、“吃好了”。 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团年饭的最后一道菜是鱼,这鱼是不能吃光的,更忌把吃了一半的鱼当成剩菜倒掉,因为它是“年年有余”的象征。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