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们华夏民族世代相沿的传统节日,在潮汕习惯更多称为五月节,有着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习俗。有首名《端午》的诗云:“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生动勾勒出潮汕过端午节的风习情景。

  上世纪70年代中,我家住在粤东南的一个小镇上,镇上就两条大街贯穿东西,我们家住的房子,就在镇的中心地带的一条小街上,左邻右舍都是当地人,邻里之间相处得很好。记得每临近端午,各家各户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晾竹叶、浸糯米、配馅料。这粽子南北皆有,但潮汕的粽子有着自己的饮食文化,做得十分讲究。当时小镇上几乎家家户户动手做粽子,包粽子的竹叶要用水煮,讲究的要先漂洗好几天,把酸涩味去掉。这样包出来的粽子口感润滑,没有杂味。包粽子的糯米先用油炒熟,炒的时候要根据米的软硬掌握火候,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配料有猪肉、虾脯、鹌鹑蛋、莲子、花生仁,香菇等,还有绿豆蓉、红豆沙。配料也要油炒起香,这样做出来的粽子味道好。豆蓉豆沙是甜的,其余是咸味,两种馅料包出的粽子称为“双烹粽球”。还有一种用薯粉加黄枝汁搅拌成的粿粽,俗称枝粽,也是过节必吃的,取谐音义食后身体更强壮。粽子用以拜祖外,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还互相馈赠,你给我五个,他送我一块,我也选择一番回礼上门,过个节可吃上出自好几家甚至十多户家庭的粽子,品尝到各自不同的风味。而在这相互的礼尚往来中,那亲切的人情味和淳朴的民风更是充盈其间。

  五月节有一些风俗代代相传,一是插艾,在门楣、门环和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五瑞”,祈求消灾消难,保佑合家平安,还可驱蚊。又有 “五月节洗龙湫水”一说,韩江的一条支流经小镇边入海叫凤江,临近五月节江边常有不少女性、孩子在洗脸、洗脚、洗头发,说是洗了“龙湫水”大人奴仔都平安。另一个习俗是将中药使君子与鲜活的螃蟹一起煮,给小孩服用除疳积(驱蛔虫) ,据说这样的配伍既驱虫又强身培本。

  最热闹的当然是五月节竞龙船了, 凤江赛龙舟历史悠久, 场面十分壮观,龙舟多达好几十条,特色处是在船头斜插一根木柱,上装木雕龙头,柱身扎数圈竹箍系上花色布条,以为“龙颈”。船身涂黄、红、青等颜色,为黄龙、红龙、青龙。赛前把祭拜的桃李撒向水中,成群孩子跃入水中嬉笑抢夺,称之“抢龙蛋”。龙舟细小轻巧,划桨手常有20来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手。舟首插旗立一旗手,龙尾为舵手,左右两行桨手腰系彩带,精神抖擞。但听一声号令,群舟竞发,力争上游。舟中央一人敲锣,一人打鼓,锣鼓声声急促有力,桨手随鼓声奋力划桨,龙舟披风斩浪,势不可挡。河面中央高搭一座彩牌,彩旗招展,俗称“龙门”。龙门下高插一面大红色锦标,作为赛舟夺锦的奖品。其时,凤江两岸人山人海,观众齐声呐喊助威,健儿们奋臂挥桨,龙舟劈波前进……仍是一道百看不败的五月风景。

  物换星移,又是一年端午到,虽然如今应节的商品可谓丰富,又有名曰“小黄金周”的公休假,可感觉这过节似乎也就是吃粽子罢,而在都市早已不再家家户户包粽子,贪图方便就在超市里买回速冻粽子,却远没有那种纯天然的清香,更没了邻里的纯扑亲情,而赛龙舟什么的离得我们又有些远了,好些活动也多了些做秀的味道,已不如过去节日那种自然而浓烈的传统氛围也。

你是本文的第1142位读者
来 源: 潮人在线
作 者: 苏音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