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盛产槟榔。槟榔树,从远处观望,外貌仿似椰树,只是树干瘦了些而已。槟榔树属棕榈科,系常绿乔木。其叶呈羽状复叶,小叶先端呈截断状,总叶柄三角状,有长叶鞘。据有关资料记载,槟榔系单性花,肉穗花序,雄花生于花序顶端,雌花生于基部。从台北到台南,沿途各地,槟榔林子成片。

  台湾城乡,随处可见卖槟榔的店子。公路两旁,也时常可见槟榔店,并有槟榔小姐推销。台湾的槟榔小姐,穿三点式泳装,当你需要购买时,把车开靠槟榔店旁。车门一打开,槟榔小姐便托着塑料盘子,上面摆着一袋袋的槟榔,上车推销。一小袋50新台币。据介绍,槟榔外面包的是蒌叶,里面还配有石灰,并装着一只槟榔。吃槟榔必须先吃靠近槟榔蒂的前端,咬一口细嚼后,再吃其它的。打开蒌叶一看,槟榔呈长椭圆形,仿似潮汕的橄榄。成熟的呈橙红色,不太成熟的呈绿色。果颇厚,内含有一核籽。味道说不出的怪,细品起来,似带有点芳香,味苦辛,从口腔到胸部,热辣辣的,刺激味很浓,顿觉不是滋味。

  据说,吃槟榔能提神,开长途车的司机最喜欢吃。但蒌叶里包着石灰,吃多了口腔要烂掉。槟榔原产东南亚。我国的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均有栽培。果实分红、白二种,含槟榔碱和鞣酸等,可供食用。中医学上为消积、杀虫、下气行水药,性温,主治虫积、食滞、脘腹涨痛、水肿脚气等。果皮,中药叫大腹皮,能行气、利水、消肿。槟榔汁呈红黑色,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久嚼者其齿如同经过墨染变成漆黑色,这便是古书上说的“黑齿”或“漆齿”。《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说:“黑齿国复在其(倭国)东南,船行一年可至。”当是指现在的东南亚各国。

  古人认为,岭南地方气候湿热,啖槟榔可以祛瘴疠。南方少数民族嗜槟榔,是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食物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华南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江河湖畔及其附近的山洞和滨海一带,分布着贝丘文化遗址,这是以采集螺狮、蚌类等水生软体动物和捕鱼狩猎等主要生活来源所留下的一种文化遗址,古人类把剔食过后的螺狮壳、兽骨弃置堆积,形成小丘,故名“贝丘”。《盐铁论·论  篇》说:“越人美蠃蚌”。晋人张华在《博物志》卷一《五方人民》中也说:“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蛤、螺、蚌以为珍珠,不觉腥臊也。”由此可见,岭南江河海边的人们以水产为日常菜肴,古今皆然。水产品富含蛋白质,在炎热的天气里容易腐烂变质,人们如果吃了变质的水产品,就会染上消化系统疾病,同时在吃过水产品之后,嘴里有一股浓烈的腥臊气味,只有咀嚼槟榔,才能消除腥臊气味,还能杀虫消积,预防和缓解消化系统的疾病。这就是岭南江河海滨人民喜嚼槟榔的由来。

  槟榔,其实潮汕旧时也有。

  有潮汕歌谣云:

  (一)望见东畔一点红,嫁仔嫁给落铺人。脚踏铺窗食白米,嘴含槟榔齿脚红。

  (二)门脚一丛桃,嫁女嫁给铺头哥。脚踏铺头三餐饱,齿脚红红嚼槟榔。

  这说明,旧时潮汕城乡间的铺头也有槟榔出售,并且人们还把嚼槟榔当成一种享受;齿脚红红,不认为是丑,还认为是美哩!台湾槟榔小姐笑口常开,露出一付白里带红的牙齿,门牙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缺口,显然是咬槟榔咬多了。

  槟榔,在旧时潮人的婚娶聘礼中系少不了之物。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卷二十五载:“粤人最重槟榔,以为礼果……女子既受槟榔,则终身弗贰。”嘉靖《潮州府志》也载:“潮界八闽,气候视岭表差异。春正二月多冱,冬或衣葛,喜食槟榔,嫁娶以之为礼。”万历《普宁县志》也称“元旦敬礼祖先,具槟榔蒌叶……相拜也各备槟榔蒌叶。”可见在潮汕地区,槟榔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婚娶聘礼中一件必不可少的礼物。现时老一辈的潮汕妇女还常常有提到槟榔。如大年正月初一到亲朋家拜年,老一辈的主人总是捧出一盘橄榄,并说:“新正如意,顺顺,请槟榔。”在现代,潮汕已经没有人栽培槟榔树,人们也没有吃槟榔的习惯了,但因为槟榔的外形也仿似橄榄,所以老一辈的潮人用橄榄来代替槟榔。可见,古时的槟榔是一种吉祥食物,是款待贵宾的佳品!据老人介绍,在潮汕,除嫁娶外,旧时民间送神、迎神、谢神、拜祖,都要用槟榔,槟榔与大吉(潮州柑),都被视为吉祥物。

你是本文的第1111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9-09-09
作 者: 陈汉初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