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鱼、食肉,孰乐? 最新 图1张

  郑绪荣《潮汕俗谚》这样解释潮汕俗语“鱼溲猪肉力”:传说多吃鱼有利于生育,多吃肉增添了力气。又注释说:溲,音:思夭5;义:精液。应该说,郑先生的释义是正确的,只是限于全书的体例,未能对俗语做出更完整的阐释。

  在去年底举行的“潮汕美食与汕头旅游”研讨会上,我曾经提交过一篇题目叫《潮汕的食色文化》的论文。我以为潮汕的美食虽然饮誉海内外,被认为是潮汕的名片和旅游的品牌,但潮汕丰富的食色文化却极少被提及。而我们知道,旅游与食色文化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只有美景和美食而没有美色的旅游总是令人遗憾的。有感于此,我以一些与情色有关的饮食俗语为个案,对潮汕的食色文化做了一番抛砖引玉的研究。

  在我看来,“烧糜损咸菜,雅嬷损儿婿” 、“肚一饱,想找巧”、“欲逗食白果”、“灰金罐看做明糖瓮”等一些潮汕俗语,当然也包括本案的“鱼溲猪肉力”,都是情色意味非常浓厚的饮食俗语。透过这些俗语,我们可以领略到潮汕食色文化的独特风趣和源远流长。

  我们先来说说这个“溲”字的意思。溲是个形声字,从水,叟声。《说文解字》释义为:浸沃也。《礼记·内则》对“炮”等烹饪办法有两处用到“溲之”来描述,这时都是本义用法,即用水调和的意思。所以后世的《正字通》说:“溲,水调粉面也。”可以看成是“溲”字的正解。

  《庄子·则阳》提到:“漂疽疥 ,内热溲膏是也。”历代的解释多认为“溲膏”指精液或“溺精”。刘尧咨《说潮州话》也认为:“用水拌粉面,叫溲面,其状似精液。”指出以“溲”为精是一种引申义。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则指的是小便。韩愈在任国子监祭酒时,写下《进学解》,告诫太学生们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求他们“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对看似无用的东西要兼收并蓄。这里的“牛溲”,通常也多解释为牛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将“溲”释义为“精”,古已有之,看来这一俗字又将成为潮汕方言凝固古汉语的又一例证了。

  回到俗语本身。“鱼溲猪肉力”的意思实际是说,吃鱼生精有利于房事,吃猪肉长力有利于劳作。就我的理解,这句俗语应该产生于经济较为落后,物质相对贫乏的农业社会。那个年代一日三餐的花费都要经过精打细算,持家的主妇都知道,如果男人们要上山割草或下地耕田,最好是让他们吃点肥肉以便耐饥长力;至于农闲时节,反正也没什么正经事可做,就买点鱼腥让他爹过过瘾头吧!

  真佩服咱们潮人的先辈!他们毋须像现代人那样用精密仪器测试食物的热值和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仅凭生活经验就能够准确感知食物的特性,知道吃食什么样的食物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你是本文的第100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3-08-08
作 者: 张新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