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戏曲强调“教化”,“不关风化体,虽好也枉然”。尤其明清二代,封建礼防极严。那些抒写爱情题材的传奇剧目,每受统治者及封建文人所诟病。

  潮剧以生旦戏为主体,决定它多数情况下,只能以悲欢离合的故事去演绎爱情题材。现存最早两个潮剧原创剧目是《荔镜记》和《苏六娘》。这是潮剧史上两个里程碑式的剧目,标志着剧种从早期的搬演外地剧目,已走向成熟,开始独立自主自创新境界了。可惜,由于它们反对包办婚姻,歌颂自由恋爱,一开始便被宣布为“淫戏”而遭禁演。

  正是这些遭禁演的剧目,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反封建思想,因而生命力最强,历经数百年而不灭,最终成为潮剧范本。20世纪50年代,《荔镜记》和《苏六娘》是潮剧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剧目。它既有多种生旦,也有各种丑角,极能发挥剧种特色。不管以何种标准评选潮剧经典,这两个剧目雄踞榜首,都当之无愧。

  在张华云整理的《苏六娘》中,六娘与表兄郭继春两情相悦,其父苏员外得知,气急败坏,说:“只道郭家诗礼门第,奈何变成了濮上桑间”?

  “濮上桑间”是什么意思?它来自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国风”有《桑中》一首,是著名的情诗,即所谓“桑间濮上之音”。它写一名青年男子以轻快活泼的调子,歌唱了与爱人相思和欢会的快乐,第一段是: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邀)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桑中是地名,即桑间,在今河南省濮阳附近,故有“濮上桑间”之说。

  封建卫道士最不齿这类民歌,视为淫词秽语,郑卫之声,其实这是在践踏人性。孔夫子尚不删这类“靡靡之音”,编存而待后人看,他们又如何呢?

  潮剧多爱情戏,但不能用“才子佳人”一言以蔽之。当然,社会生活的内容极其广泛,百姓的喜怒哀乐也丰富多彩,都值得在舞台上反映。拓宽题材确是要紧事。但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便能说得清,也不是三两天便可以解决。比如说,演现代戏,写英雄人物,当前便存在一个行当的问题。杨子荣、郭建光都是青年英雄,按理应由武小生来演,潮剧偏缺武生,故以前这类角色都由老生来演,因而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剧团只有女小生,演缠绵悱恻的爱情戏毫不费力,排现代剧、英雄戏便难免捉襟见肘。近些年,一些潮剧团都培养出很不错的男角文武小生,让人看了高兴。当然,从整体来说,还远远不够。行当建设仍是急需考虑的问题。

你是本文的第78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08-24
作 者: 李汉庭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