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年说牛”的题目,已经被人作烂了,我要说的只是潮汕的牛。
潮汕的农业属于稻作文化,自然离不开牛,也因此对牛充满了感激之情。其敬畏程度,恐怕仅次于印度。 古代君王祭天、祭祖熏为了表示诚心诚意,都要用“三牲”,其中最大的就是全牛。为了把整只牛煮熟让神明或祖宗享受,就要制作最大的鼎,才能装得下一只全牛。能制作最大的鼎,也说明了国力强盛,具有统领诸侯的资格。于是,“问鼎”就成为觊觎政权的代名词。可见这件事也与牛有关。 潮汕民间祭祖,自然不能用大鼎来烹制全牛,否则为越制,在封建社会要受到处罚,于是改用牛头做代表,加上全猪、全羊,也为“三牲”。有的地方,还要把牛头骨刷洗干净,挂在住宅显眼的位置,以求辟邪。 出于同样心理,有的人家在做丧事时,也要制作纸牛,送葬后焚烧,企图供给死者到阴间使用。 牛的一生除了“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外,死后全身是宝,肉可食,皮制革,毛可用,粪可烧,连胃中的结石都成了宝贝,叫牛黄。然而,最可贵的是它不声不响,忍辱负重,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到牛的一生,令人流泪。 在汕头石龙泉洞旁边,有个小水潭。潭边石头上雕刻着一头水牛。岸上是一个可爱的小牧童。这里记载着一则发生在潮汕的真实故事。 从前,这一带是茂密的森林,林中经常有华南虎出没。有一天,这个男孩来到这里放牛,碰上了老虎,被虎抓伤,昏死过去。正当老虎要叼走男孩的时候,老牛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争夺小主人。老虎面对气势汹汹的老牛,只好丢下孩子与牛搏斗。愤怒的老牛用角顶破了老虎的肚子,然后用角担起男孩回到村里。村里人都认为是老牛顶死了小主人,一气之下,把牛杀了。后来,男孩被救过来,说明实情,人们又在山上发现老虎的尸体才知道错怪了老牛,大家悔恨不已。于是,决议为含冤而死的老牛刻石纪念,尊称为“牛师爷”,把这个故事一代代地传颂,后来,牛师爷就成了潮汕的地方神之一。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与牛的亲切关系和深厚感情。 潮汕最著名的牛,要算是潮州湘子桥上的铁牛了。它寄托着人们的希望,镇压洪水为害,守望地方平安。潮汕儿童从小就唱“两只铁牛一只溜”的另外一只,在大跃进时被有识之士“彭青天”从溶铁炉中抢救出来,藏到砚峰山上,现在被请下山,摆放在淡浮院正门处。游人们到此都要礼拜抚摸,有如纽约华尔街头的那只铜牛,锃光明亮。成为潮汕人的圣物。 在大革文化命的年代,那些被侮辱与被伤害的人们,只有“牛棚”供其栖息。度过劫波之后,大家互称“牛友”,十分亲切。改革开放后,在潮汕一些乡镇上,也出现了“开荒牛”的雕塑,它又陪伴我们走向新的征程。 在牛年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切记牛的恩德,善待动物。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